科技是人类进步的最强动力。每一次人类社会的大变革都有技术革命的背景。今天,我国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科技的作用更加突出。让科学家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让学习成为青少年达成人生梦想的主要途径,应该是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使命。作家徐鲁带来新作《此生属于祖国》,讲述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成长道路,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接近时代英雄的文学读本。
这部传记不仅资料翔实,也倾注了作家的极大热情与真情。作家通过收集查阅大量公开的文献资料,再把所收集到的材料内化于心,尽力去接近黄旭华的思想和情感,在心中逐渐勾画出一个战乱中成长起来的、拥有强大精神定力、对生活充满热爱且勤奋好学的科学家的形象,再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这一形象铺陈于纸上,让读者可以跟随文字,去感受和捕捉科学家黄旭华的精神世界。
传记遵循时间顺序,从黄旭华小时候写起。开篇特别写了黄旭华的父亲和母亲,为黄旭华的成长追根溯源。这一章节中,作者加入了一些议论性表述,比如“父亲的爱国义举,父亲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高尚节操,还有父母亲身上所展现的清白家风,就像细雨润物一样,默默影响着子女们的成长”。“黄树毂、曾慎其夫妇在尽力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把自己的九个孩子都抚育成人,并且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有用之材。”这些议论起到了点睛的作用,点明了家庭教育理念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这部分可以看作是整部传记的“引言”。在进入黄旭华本人的人生故事之后,作者借用了一些小说的手法,用还原的方式去讲述,让读者能够有更多的代入感,有助于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在传主的人生进程中,在一些重要时间节点,作者加入了世界同期科技发展的大事件。比如在20世纪30年代,黄旭华刚刚踏上求学之路的时期,作者列举了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在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比如1931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斯开创了回旋加速器的发展,1932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因创立了量子力学的矩阵理论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在之后黄旭华的科研道路上,作者都保持着这样的世界眼光,这就把中国放到了世界发展的进程中,把黄旭华的科研实践放到了世界科学发展序列下,大大提升了整部传记的格局。
黄旭华的人生道路横跨了我国两个重要历史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时期,这也使得这部传记对这两个历史时期都有了较为感性的呈现。而不同历史时期作者的讲述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讲述又分为两个阶段,幼年阶段着重讲家庭对黄旭华人生观形成的影响,少年阶段则侧重于表现黄旭华在抗日救亡斗争中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这个时期,成长是书写的主题。尤其是在少年阶段,作者对黄旭华的求学之路,参加的进步学生运动给予了较为详尽的描写,让读者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抗战时期学子们的奋斗史。在战争年代,无论多艰苦,科研在继续,人才在培养。这里作者特别写到黄旭华等学子对音乐的热爱,并由此传递出一个讯息,那就是有着坚定信念的人,也是对生活有着无限热爱的人。也许正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才使得他们能够为了保护生命而义无反顾。黄旭华精神品质中较为突出的爱国情怀、艰苦奋斗等,都得益于其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经历,一次次人生重大关口的选择,不断积累的见识和胆略。到了成年时期,随着黄旭华科研生涯的展开,作者突出表达的是新中国建设时期我国核事业在艰难中求发展,党和国家正确而有力的领导,以黄旭华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家的奋斗及他们和家人的牺牲奉献。作者在表述较为深奥的核试验研发内容时,也尽可能地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既写出了科学家们面临的困难,又让读者能够体会到取得进步之不易。
黄旭华院士是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的带头人之一,荣获了“共和国勋章”,他这样的科学家应该成为新时期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这部传记生动且较为充分地书写了黄旭华的一生,从中可以看到科学家的成长历程,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对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