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何让这些冰冷的文物引起年轻人的兴趣,成为了重要课题。
网络纪录片《此画怎讲》自播出后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评为2020年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它以短小精悍的体量、新鲜有趣的视听呈现、俏皮多样的表现方式、观照现实的情怀表达,赋予了14幅古画崭新的生命力,使得古画里的人物真正“活”起来、火起来。
“我”为自己代言
这14幅名画选自中国美术史,历史跨度从五代南唐到清代中后期。如果是传统纪录片的话,会以较为严肃厚重的主基调和总体较长的观看时长对其画家生平、历史背景、绘画成就做深刻专业的解读,偶尔也会穿插历史演绎或截取电视剧片段,但更注重的是史料全面、史实准确,往往会让观众望而却步。
《此画怎讲》革新了这种全知全能的叙事视点,将古画里平面二维的人物,通过“开心麻花”演员的扮演变成了真实的场景展现:清朝的果亲王被邀请参加面试交友活动,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与甄嬛之间的不实传闻。明太祖夫妇现场“撒狗粮”、南唐女团“求出道”、唐朝诗人岑参朋克养生,《砺剑图》里的铁拐李化身带货主播,粤语歌曲张口就来,现场来段嘻哈音乐。符合古画所处时代特征的内容加上名画里的人物自身的内叙事视点,既增强了画面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又增强了叙事情节的真实感。
节目组同时对古画进行了1:1的实物还原,大到服饰道具、演员造型选择,小到服装质地、钗环仿妆,每个细节都尽力达到原画的标准和效果,加上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人在画中”的完全沉浸式观感,似人在画中游,又好似画中人入世。以高度历史真实感还原的古画场景、人物服饰与视频直播、甲方来电等现代性主题的情节设置之间产生了较强的冲突和喜剧效果,令人耳目一新,风格诙谐幽默又不失文化底蕴。
如果历史课这样上
《此画怎讲》一改不少纪录片面面俱到的讲述方式,更加重视碎片化传播的特征,每集只有5分钟,叙事结构为博物馆中的名画展示+画中人情景互动+名画艺术鉴赏知识点,在每集首尾部分展现与作品相关的知识,核心是以“古画活起来”的形式让画中人一个个谈古论今,意气风发,历史典故、民俗风俗信手拈来。同样是传播知识,但本该避免了艰涩的学术语言风格,而用接地气的、符合互联网语境传播的语言,在嬉笑怒骂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感与趣味性并重。
《韩熙载夜宴图》里韩熙载玩起了狼人杀,天亮后,在互相指认对方是狼人的对话中巧妙地介绍了这幅图的作者生平、历史地位、时代背景与艺术手法。反转的剧情加上演员精彩的演绎,这样的历史课估计让人一生难忘。
《文苑图》则通过唐代诗人刘昚虚与李白之间的互动,塑造了才高八斗又极度自信的大诗人李白形象,给观众上了一堂充满趣味的唐代诗歌课。
《果亲王允礼像》中,直播间内“华盛顿”的地理定位;唐代仕女画的稀世珍品《捣练图》中仕女关于赴美多年、从未逛街的吐槽,含蓄点明古画流落海外的遭遇。观众在充满小品元素的剧情、遵循史实的细节中感受着鲜活的文化,感知名画背后曲折的故事、深厚的文化、承载的家国情怀,实现了个人情感与集体情感的共振。
穿越千年时空,我们同频共振
《此画怎讲》还根据古画中人物的身份和所处情景等,安排了互动场景。在内容上,或选择日常社会现象,或结合当下热议话题,产生了古今结合的情感共鸣点,在观照现实中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拉近了原本“阳春白雪”的古画与观众的心理距离。《捣练图》中缝纫组仕女被设计成了姑嫂关系,在工作间隙闲谈学区房、择校热,让电视机前的父母们感同身受,大呼真实。
《蕉阴击球图》借接电话热线的妈妈之口道出宋代流行的“婴戏图”是政府鼓励生育的宣传画,原来到哪个时代都逃不过催婚催生,人生代代无穷已,太阳底下无新事。
正如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所言,“历史精神的本质并不在于对过去事物的修复,而是在于与现时生命的思维性沟通。”相比传统纪录片,《此画怎讲》更重视二次演绎,通过选择当代主题,以古人视角设计符合时代的剧情,借古人之口浇现代人心中之块垒,新颖不出格,有趣不轻浮。这部纪录片讲述的重点已经不是此画的内容、技法、意义,以及在绘画史上的成就,比如达到什么样的审美高峰或是开创了什么样的画派等专业知识,它在尊重古画本体信息的客观性前提下,在古画所代表的普遍性与当代现实的特殊性之间,构建了符合现代人的情感与价值需求的桥梁。它的讲述超越了教科书知识,沉淀为一种时代背景,形成了大IP的概念,用更具创意性、年轻态、互动化的表述方式,传递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情怀。
如果说传统纪录片是饕餮盛宴,那《此画怎讲》就是轻零食加油站,它消解了深度,没有太多的知识输出,只是不经意间在观众心中种下一颗艺术的种子,或许年轻观众在书店、在电子书或在博物馆里看到这幅画时会情不自禁驻步,翻开书,细细研究起来:其实我们是老熟人呢!到那时,那粒种子便扎下了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此画怎讲》正是用传统文化的壳讲述现代人的辛酸苦辣、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日常完美融合,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环境下的碎片化传播、年轻化表达有机结合,为“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提示了一个新的可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