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力量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

——谈谈作为文学教育的创意写作 ■叶 炜

叶炜,浙江传媒学院创意写作中心主任,第三届茅盾文学新人奖获得者。创意写作文学博士、博士后,美国爱荷华大学访问学者。

莫言近年来所从事的主要工作,除了创作之外,可能就是文学教育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就从一位专业作家“转身”到大学教授,并担任了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的主任;在写作中心,大到著名作家的驻校、小到青年作家乃至在校学生的作品工作坊,几乎每次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或许,在他看来,写作是“可以”也是“需要”教育的,文学的传递在这个“屏时代”——大屏电影、中屏电视、小屏手机——也是有其重要价值的。这就给我等这些在大学里一边从事文学创作,一边教授创意写作者带来了巨大信心。

写作究竟是否可以教授?这样的提问总是伴随着浓重的质疑而不时存在。其实,类似的提问就像文学究竟是否可以教育一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所谓创意写作(创造性写作)本质上其实就是一种文学教育,尽管创意写作所关注的只是文学教育中的一部分,但却是极为核心的文学实践部分。严格意义上作为文学教育的创意写作起源于欧美,而最早的创意写作教育在爱荷华大学。因机缘巧合,我在国内读完第一个创意写作博士之后,又去了两次爱荷华大学,由此有了对国内外创意写作较为全面了解的机会。那么,作为创意写作发源地的爱荷华大学的写作教育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我第一次去爱荷华是2012年的秋天,当时中国作家协会和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合作了一个青年项目,其时我正在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英语班学习,于是和三个青年作家一起去了爱荷华。这一次待得时间比较短,只是走马观花。回来后我觉得作为作家去参加那些活动可能学不到创意写作教育方面的东西,于是2015年我在上海大学读完创意写作文学博士以后,又争取了一次去爱荷华的机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那儿待了一年。通过这两次机会我对爱荷华大学的创意写作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如果总结一下,我认为创意写作至少有四个方面和传统写作是不一样的。

第一,写作教育的理念不一样。创意写作除了培养职业作家外,也培养创意艺术人才。步英美国家后尘的亚洲发达国家,像新加坡、日本、韩国,包括我国的台湾、香港,凡是文化产业发达的地方,创意写作的教育也都是很发达的。我们的传统写作教育让学生掌握的多是基本的写作知识,而创意写作注重的则是训练创意思维和创意能力。也即是说教授写作不是最终目的,通过写作教育指向的是创意能力和创意思维。所以创意写作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第二,师资的要求不一样。传统写作课的授课老师大多是理论学者型的,创意写作师资则多是学者加作家两个角色集于一身。当下许多国内大学意识到这一点,纷纷把作家吸引到高校里来当客座教授或者是短期停留,也就是所谓的作家驻校计划,在学校里待上两三个月或者一年。还有一些大学干脆把作家聘用为相对固定的师资,让作家教师分类成立教学工作坊。现在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是,仅仅把作家引进到学校里来,有时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理想的创意写作师资是既能写又会教,也就是作家与学者集于一身,这样的理想师资实在是太少了。

第三,教学方式不一样。国内许多大学写作教育,采用的还是老师在上面讲理论,学生在下面记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讲的理论貌似对学生考试很有用,但是并没有完成把写作知识上升到写作能力的质变。这或许就是传统写作教育没有太大起色的原因。有些大学说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其实追问一下为什么不培养?是不想培养还是不能培养?想不想培养和能不能培养是两回事。有些中文系学生不能被培养成作家,一方面是学生创作的兴趣和基本功不行,另外一方面则是学校和教师底气不足,教师本身就不怎么写作,他怎么能培养作家呢?想培养作家但培养不了这是许多大学中文系的现状,所以说现在许多大学的写作教育本身还是有问题的。

此外就是课堂氛围也不同。写作教育的理想方式就是大家能够平等交流,写作的课堂是非常自由的。爱荷华大学的创意写作课堂,学生可以随意举手发问,甚至可以起身去后面拿吃的喝的,为什么课堂氛围如此宽松?我想可能考虑到写作教育不是其他教育,创作的时候一定是轻松的状态。所以创意写作课堂一般都不超过15个人,学生写了作品以后,大家互相评价、讨论和修改。这种工坊模式的写作训练,表面上是一个人在写,实际上是师生集体在“面批”。经过集体把关修改后的创意写作课程作业基本上是可以直接拿去发表的。但这种工坊教学也不是没有缺陷。一个作家工坊开课以后,学生很容易形成同一个风格,就是所谓的同质化,这是我们要避免的。

爱荷华大学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它的创意写作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作家工作坊,另外一个就是国际写作计划。国内目前较有影响的只有上海国际写作计划,还有一个没有坚持下来的天津滨海写作营。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委托鲁迅文学院也在开展类似的国际写作交流活动,可以说是风生水起。所以,理想的创意写作教育就是一方面要高校系统参与,另一方面作协系统也要参与。

基于以上经验,我认为国内创意写作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作家加写手加创意人。由此可以形成三个培养路径:一是通过普及来提高,做大文学的群众基础,培养一般的文学写手,包括新媒体的写手。第二,通过同质教学走向异质创造。创意写作最终要通过类型化写作的教学,达成异质性的文学创作,培养精英作家。第三,要把写作技术的教学上升到艺术才华的激发。一个作家区别于一般的写手的地方,就在于他是否把自己的作品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当前,创意写作从欧美引进到中国大陆虽然已逾10年,但依然面临着如何中国化的问题。从2012年开始攻读创意写作文学博士开始,我就一直聚焦于创意写作中国化这一课题,调到浙江传媒学院工作以后,又探索开设了“网络文学与创意写作”本科专业(方向),今年4月,我所主持的网络文学影视化创意与制作实验室作为全国首家创意写作文科实验室成功获得了中央财政的支持,文科实验室、新专业设置和鲁迅文学院,是我认为中国化创意写作展开探索的三个路径。在当前新文科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创意写作中国化探索不仅影响中文学科本身,也影响理工科艺术教育,甚至影响到高等教育文科发展全局。从现有情况看,创意写作本土化实践是对新文科基于现有传统文科的基础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的有力回应,可以很好地形成文理交叉,从而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目的。

《庄子·逍遥游》有云:“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在我看来,作为文学教育的创意写作就是这把不息的爝火,尽管“不亦难乎”,却也乐在其中!

2021-08-25 ——谈谈作为文学教育的创意写作 ■叶 炜 1 1 文艺报 content61378.html 1 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