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早有人宣称电子游戏是“第九大艺术”,但从未有哪一种艺术形式像电子游戏一样,诞生伊始就受到种种质疑、批判乃至痛斥,即便是在游戏产业已经日渐大众化、成熟化、规模化的今天,仍有不少人“谈游戏色变”,条件反射似的抗拒,急于告诫身边人或下一代:玩游戏是不好的,应当拒绝游戏、远离游戏。
单纯视游戏为洪水猛兽的时代应该成为历史了。在今天,电子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游玩方式那么简单,在网络游戏的整个生态系统中,我们看到资方、制作厂家和玩家的利益博弈,看到不同玩家间的合作与竞争,看到老师、家长和青少年间的矛盾冲突,看到不同文化及亚文化圈层的碰撞与融合。它是休闲手段的一种,同时也是一个行业、一个社交平台,是重要的生活方式。
因此,对于网络游戏应该采取何种态度,需要我们审慎讨论一番,才有可能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回答。青少年对游戏的依赖,并非“游戏有害”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背后所牵扯到的问题实际上非常复杂,小到青少年的自控力、老师家长的引导教育,大到网络游戏的监管机制、游戏公司和投资方的制作标准、行业的长期发展,都需要考虑在内。我们有必要把目光聚焦到当下网络游戏的种种发展现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它的“成瘾”机制和原理,警惕前人刻板单一的思维陷阱,在更广阔的视域中观察它、解读它、掌握它,进而真正找寻到关于人与游戏和谐相处的可能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