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浙江文学界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中国作协九代会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围绕打造“当代文学重镇”和“网络文学重镇”目标,加强团结引导,聚力改革创新,牢牢把握文学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文学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扶持助推,打造文学精品
紧扣时代脉搏,围绕中心开展主题创作。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节点开展组织主题创作、文学采访、作品研讨推介、征文活动等系列活动。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G20杭州峰会”、全面小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要窗口”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主题,组织了一系列文学活动,创作传播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文学作品。策划出版《红船》《叛逆者》《那山那水》《红色嘱托》《初心——中共一大代表百年追踪》等作品,组织“红船向未来,放歌新时代”、建党百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主题文学创作,汇编出版主题文学作品《水之精灵》《流淌的故事》《我是浙江人》《亲历与见证》等。其中,《我是浙江人》翻译成五国文字,被确定为G20峰会献礼作品,向世界展示浙江形象。浙江省作家作品《茶人三部曲》《日出东方》《暗算》《大江东去》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
发挥浙江“三个地”(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优势,大力实施“浙江省作协优秀文学作品助推计划”,引导作家深入挖掘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当代现实和浙江本土题材,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其中,黄咏梅短篇小说《父亲的后视镜》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汤汤童话《水妖喀喀莎》、孙玉虎幼儿文学《其实我是一条鱼》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100余部作品在全国其他重要文学评奖中获奖或列入重要文学排行榜。
浙江作品海外传播迈出新的步伐。麦家、余华等作家作品持续获得海外关注。与企鹅兰登合作出版了英文版《浙江作家小说选》浙江作家专辑共五册,《回故乡之路 》《跑路》《斧头剁了自己的柄》《苏静安教授晚年谈话录》《邮递员》等作品翻译出版。
全省各地发掘地域文化和名人资源,通过组织“徐迟报告文学奖”“林斤澜小说奖”“徐志摩诗歌奖”“三毛散文奖”“江南诗歌奖”“西湖新锐文学奖”“储吉旺文学奖”“刘伯温诗歌奖”“全国海洋文学大赛”“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等系列文学奖项评选,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内涵、有特色、有深度的作品。
2016年以来,浙江作家在《人民文学》等全国重要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1400多篇。年均30位省作协会员获得浙江省作协会员重要文学期刊发表成果补贴。出版了“浙江小说10家丛书”,进一步提升浙江小说家在全国文坛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出版《2013—2017年浙江作家优秀文学作品选》12卷240万字,总结浙江作家创作阶段性成果。
二、培养人才队伍,壮大文学浙军
五年来,我们着力建立一支德艺双馨、充满活力、梯队合理的“文学浙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完善,作家队伍不断壮大。
“新荷计划”知名度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从2016年开始,“新荷计划”在前一阶段基础上,不断创新模式,团结培养青年作家,有效做到点面结合,在着力扶持作家创作的同时,注重面向社会公众扩大浙江青年作家的影响,部分青年作家在文坛上已渐成气候,形成新一代的“文学浙军”。通过跨省办班,拓展交流渠道,五年共培训了近300位作家,此外,建立青年作家省际交流机制,互派学员参训,先后选派30多人赴山东、江苏、广东、上海、河南等地交流培训。聘请国内知名评论家组成导师团队,一对一地对浙江青年作家进行指导和评论。每年重点扶持十位优秀作家,出版“年度新荷十家作品集”,邀请国内知名评论家召开研讨会,撰写评论文章,并在《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以专版形式进行集中推介,加强对青年作家的社会宣传。每年征集作家新作,组织期刊名编举办改稿会,分别与《青年文学》《作家》、作家出版社等名刊名社联手,集中推出“新荷作家专辑”。每年出版“新荷作家文丛”,四年共出版了16部新荷作家作品集。为文学作品影视化搭建平台,举办“重点影视文学作品创作研修班”,共形成影视作品大纲37份,助推四部作品落地签约。
三、加强扶持引导,繁荣网络文学
浙江省作协较早地把网络文学工作上升到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探索实施“网络文学引导工程”,率先在全国成立省级网络作家协会,实现市级网络作家协会全覆盖,加大对新文艺群体的思想引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正确引导、科学管理、健康发展的网络文学工作“浙江模式”。
国字号品牌建设持续深入。举办了两届中国网络文学周活动,活动包括开幕式与成果发布、网络文学论坛、产业对接、作家签售、采访等板块。第二届网络文学周增设博览会,共计吸引了近15000人次进场观摩、交流。中国网络作家村凝聚人才,2017年12月授牌以来,已吸纳来自全国的网络作家村民199位,已吸引12家动漫影视游戏企业在作家村“神仙居”周边自发式集聚,成为网络作家创作、创业、创新之家。网络作家村成立了党、团组织和妇联组织,成为省委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示范点。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已出版《网络文学论丛》60万字,开展八个重点扶持课题,举办了“白马湖”网络文学评论大赛。
搭建网络文学国际传播平台。在成功举办两届中国网络文学周的基础上,中国作协与省政府决定将中国网络文学周升格为国际网络文学周。在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举办“2020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新闻发布会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圆桌会”,受到广泛关注。2021年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正在筹备中。
网络文学引导工程取得新进展。目前,浙江省市县网络作协共增至22家,网络文学创作基地九个。2016年以来,举办两届“网络文学双年奖”,两届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编辑出版《华语网络文学研究杂志》五辑。浙江网络作家作品共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年度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榜单13部,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排行榜作品23部。入选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联席会议重点扶持及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重点扶持项目十部。扶持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每年11部。《红色芳华——革命历史题材网络文学创作计划》共扶持作品七部。启动青年网络作家培养“新雨计划”,目前已入库两批次共64人。推荐网络作家参加中国作协、中国文联以及省、市各类培训活动,共500余人次参加培训。关爱网络作家尤其是无保障的自由撰稿人,每年为30位左右网络作家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全国第一家为网络作家评职称,共有20人通过文学创作职称评审。
四、开展交流研讨,扩大浙江文学影响力
五年来,先后有30余位浙江作家应邀出访或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与意大利、瑞典、丹麦等十多个国家的交流。国内文学交流互动日趋频繁,年均组织、参与交流十场左右。积极推动区域文学事业发展,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与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作协合作,建立长三角文学发展联盟。积极开展与青海、内蒙古等兄弟省、自治区作协的工作交流与合作。与中国作协等单位联合举办“两岸文学对话”活动,举办“桥—两岸青年文学汇”,两届两岸青年网络文学大赛等活动,促进两岸作家交流对话。积极参与主办“茅盾新人奖”评选工作。
文学理论研讨活动丰富多彩。先后主办或与中国作协、高校、出版社等有关单位联办研讨会、改稿会等,积极宣传推介浙江作家作品。组织策划“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报刊主编与浙江作家恳谈会”“聆听时代强音,创作文学精品”主题论坛等高规格文学研讨交流活动50余场。每年出版《浙江文坛》,对全省各门类文学创作情况进行综述,营造了创作与批评两翼齐飞的良好局面。
五、建设作家园地,发挥阵地作用
《江南》打造浙江文学刊物品牌。《江南》杂志荣获2016年度“中国最美期刊”称号、第六期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19、2020年连续两年列入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名录。充分发挥文学奖项的示范激励作用,《江南》杂志社成功举办第四届、第五届“郁达夫小说奖”,第二届、第三届“江南诗歌奖”,奖项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浙江作家》迎来300期,完成了转型升级;“浙江作家网”“浙江作家”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更加丰富;建筑面积达两万平方米的浙江文学馆项目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结顶,正进入内部装修和展陈规划设计阶段,建成后将成为“国际领先、国内师范、特色鲜明”的专业性文学馆。基层文学阵地更加夯实,十三五期间共举办浙江省基层文学编辑工作联盟培训班4期,培训基层文学编辑300余名。《西湖》《文学港》《野草》等文学刊物办刊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六、坚持重心下沉,倾力做好服务
五年来,我们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人员下去,始终把服务一线作家、服务基层作协、服务全省会员作为主要职责。精准有效推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工作,健全完善“基层作家服务营”“青年作家训练营”“网络作家体验营”活动机制,浙江省作协先后被中国作协评为创联工作先进集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先进集体。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三为”实践活动、省委“三服务”工作部署等,深入基层指导文学工作,组建“浙江作家服务营”,组织16批120多位省内优秀作家和编辑,1800余名基层文学爱好者参与了活动。每年举办基层作协骨干培训班,每期80-100位基层作协干部及编辑参训。2019年,省作协获全国创作联络工作先进集体。
强化联络协调服务载体保障,践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全省作协会员发放服务指南、工作项目清单,公布项目名称、工作举措及实施部门等信息;每年更新发放省作协工作人员联系卡等,以“清单式服务”为会员提供精准服务。“网上作协”建设取得新突破。在“浙政钉”开通在线办理业务,探索线上线下互动工作模式,健全完善作协会员申报、文学创作基地申报等办事指南六项。
开展“浙江当代老作家影像志”拍摄项目,生动记录30位老作家创作风采,完成合集《我们的文学梦——浙江作家影像志》。出台《浙江老作家优秀文学作品出版扶持办法》,对老作家出版作品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浙江通志·文学志》通过终审,《浙江通志·社团志》省作家协会章节完成初稿编纂,为文坛留下了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