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书香中国

徐小斌的创作不同凡响

——评徐小斌经典书系 □胡 平

今年是徐小斌文学创作40周年。在这个时刻,作家出版社郑重推出“徐小斌经典书系”全套14卷,令人深感欣慰。它们每一卷都凝聚有这位当代重要女作家的心血和追求,集合起来,更能够全面展示徐小斌在不同时期的探索,以及于不同领域的建树,帮助人们完整认识一个真实的徐小斌,功莫大焉。

我以为徐小斌是个传说中的才女、奇女,天生的作家。书系摆在这里,证明数十年来她发表的几乎每部作品都经住了时光的检验,即使前期作品拿到今日重新发表也毫不逊色,这样的作家在中国并不很多,正是天生作家的标识。

徐小斌非常聪明,敏感,自尊心强,艺术气质丰富。童年时期,由于弟弟在家里得宠,备受冷落,内向性格下生成鲜明的性别观念和个体意识,精神性诉求强烈,早决定了她容易走上写作道路且路径独特。那一代人主要出集体主义作家,作品也主要由于宣泄集体情绪获得轰动效应,但小斌的个性特质决定了她更接近“私人化”写作,反而更靠近纯文学。她在题为《往事琐忆》的散文中回忆,十六岁下乡前,母亲郑重带她去买衣服,她眼睛瞟着宽条绒,手却只能怯怯地指向廉价的衣物。《母亲已乘黄鹤去》中写到,她成为兵团职工后,每月除饭费外将工资全部寄回家里,盖因母亲过去老数叨说养了她这么大,她一心要把欠母亲的都还清。这些文字帮助我们理解到她曾经面对世界的恐惧,意欲逃离世界的冲动,加之并不能对人诉说,只有通过文字向世界倾诉,她不成为作家,谁成为作家?

她也是一位天生具有艺术气质的作者,对世界的感觉里充满画面和幻象。小时候她用石笔一画就一整天,可以在一株向日葵上看到一个戴草帽男人阴险的窥视,但这些都是她对外界留下的真切印象。她很不敢向大人说出她看到的一切,假若有一天说出来,“所有的大人都会被吓坏了”。由此可见,想学习徐小斌成为作家的人,不一定容易学到手。

画家眼中的世界与作家有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小斌的写作是作家兼画家的写作,从前期始,文体中的形象与意象量便比常见作品丰富,美感充沛,故此获得长久魅力。她同时也是剧作家,早年电影剧本《弧光》,现在读来仍然沁人心扉,画面感极强,通篇似荡漾波动的涟漪,足以激动导演。它改编自作者小说《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与小说比照阅读,在相似与不似之间,异趣横生,多来自画面的变化,令人生出感喟。

《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为徐小斌的成名作,叙写一个女精神病人因违反传统思维模式、超越常规而与现实格格不入,被他人视为异类。作品表现出作者明显的现代派倾向,顿使小斌在文坛异军突起,而这种倾向完全出自天然。小说充满神秘氛围,表达出强烈的精神囚禁和精神逃离欲望,源自作者比平常人更接近神祇,总企图越过尘封的世界,倾听到来自冥冥上天的声音,重新发现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感觉,感受生命中那种淡泊、清远而深沉的力量和精神,寻找到生命的原始形式和终极意义。这些都发生在作者的心理真实之中,不是摹仿出来的。我们很难相信的是,在当年大同小异的东北知青们中,能够诞生这样一位文学家。她很难在那个时期显露头角,却还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她是过去时代的另类,却是新时代的宠儿,她与她的同类作家,开辟了中国当代文学一片全新天地。

徐小斌也是女性写作的突出代表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得到最为复杂多样、毫发毕现的写照。《羽蛇》书写了一个家族里五代女性的生命史,羽一生都在寻求爱与被爱,永远缺乏安全感,也有女性既是受虐者又兼为施虐者,小说中人物至今仍可唤起最年轻一代读者的莫名共鸣。在《德龄公主》中,作者发现了一位最能够寄托自己性别理想的历史人物形象,倾注全力塑造,改编为电视剧后,获得广泛的社会影响。作为专注于自我表现的写作者,小斌从无丝毫媚俗意识,从不考虑文字之外的价值,但她的创作实践表明,女性主义写作天然不缺乏受众,其影响是深刻和悠久的。

徐小斌的敏感,配以她的精神洁癖,使她笔下许多生活角色,尤其是男性角色原形毕露,禁不住她扫过去的一眼。《海火》里那个在黑板上写下绝对公式的王教授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龅牙,兴奋,讲课时常溅出些口水,很快变为窗外射入的一圈圈明亮光环里的金色粉尘,接着下雨似的沉落,使学生们眼里也净是一片金色尘埃。这类绝妙景象在作品里层出不穷,让人分外感到,在小斌这样的观察者面前,生活中一切虚伪、乡愿和欺骗都难以遁形。

徐小斌致力于不断变换语言方式与风格,其难度出乎想象,并非一般作家愿意尝试。将她的长篇小说《天鹅》和《羽蛇》相比较,即可看出,从叙事节奏到文本色彩都有显著的改观,保持的只是内在的均衡。为了适应题材,她经常向自己的写作习惯及定式挑战,其中艰辛外人难以理解,而效果总是容易体察。她是一位真正的献身于文字艺术的实践者。

徐小斌的创作生涯里处理过形形色色的题材,但从未随便介入生疏领域,每部作品皆有亲身阅历,或拥有扎实的背景。如出自家庭体验的《弧光》《羽蛇》,出自大学经历的《海火》,出自影视圈见闻的《炼狱之花》等。对于出自特殊兴趣的选题,她则无不做出厚实的准备。如写作《敦煌遗梦》前,她不仅实地考察,更查阅大量藏传密宗。写作《德龄公主》前,花一年多时间收集资料。这使她成为一位声名始终受到自己爱惜,也受到大家尊重的作家。她感叹道,没想到四十年时间竟如此一眨眼就过去了,只要查一下她的时间都用在什么地方,就可明白,每部作品都是她的生命。人生苦短,对于作家而言,生命大都浓缩在书房。

值此经典书系问世之际,向徐小斌表示由衷的致敬!

2021-11-03 ——评徐小斌经典书系 □胡 平 1 1 文艺报 content62273.html 1 徐小斌的创作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