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凤凰书评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工作

□张继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做好传承和弘扬,为当代中国人培根铸魂。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工作,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原是一家综合性出版社,1958年以后转型为以出版古籍整理图书和相关研究著作为主,特别是集中于中国古代文史哲方面的典籍,新世纪以来又进军古籍普及读物市场和传统文化的大众阅读领域,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产品层次丰富、多点开花的局面。其图书产品按类型来分,可以大致分为专业出版、普及出版、大众出版和青少阅读四个方面。

一、专业出版。以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资治通鉴》《全唐诗》《全宋词》、“新编诸子集成”等为代表,一般是选用古籍最精善的版本,再通过校勘来订正文字,在保证文字准确的基础上,施加标点分段,方便今人阅读和引用。在形式上一般采取繁体竖排,最大限度保留古籍的样貌。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这一类书的读者越来越限于专业研究者,以及部分传统文化的强烈爱好者。经过几十年的积累,中华书局出版了大量文史哲和语言文字领域的基础古籍品种,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以其高质量的整理和编校赢得了读者的信赖,所出版的点校整理本有很多都成为相关研究者引用的权威版本,在海外汉学界也是如此。这得益于中华书局拥有较强的编辑队伍和作者资源,也有赖于它形成的一套审读编校制度和对质量的长期坚守。近年来中华书局的古籍整理出版呈现出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是在优势的文史哲古籍领域继续填补空白,并向艺术、综合、自然科学等领域拓展,不断有原创的古籍整理产品问世;另一方面是对一些核心古籍在原有整理本的基础上,推出修订本或增补本、升级本。前者反映了古籍整理的宽度和面向在扩展,体现了创新活力;后者反映了古籍整理的深度和精度在提高,体现了与时俱进和精益求精。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是新中国最伟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中华书局最具标志性的古籍整理产品,2007年正式展开修订工程,延揽一流的学者承担修订工作,制订严格规范的修订体例和工作流程,搜罗存藏于海内外的各种版本,广泛吸收已有的校勘和研究成果,在修订和编辑工作中慎之又慎,既最大程度保存原点校本的成果,又尽可能体现最新的文献学、校勘学理念,从详尽的校勘长编到写成规范的校勘记,编辑组与修订组、外审专家等反复讨论,辨难析疑,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古籍整理领域的工匠精神。自2013年第一种修订本——《史记》问世以来,目前修订本已经出版了11种。它们将古籍整理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

二、普及出版。繁体竖排的形式挡住了很多想看古籍的普通读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2011年推出了“中华国学文库”,选择中华书局历年出版的经典古籍整理本,由繁体竖排形式改为简体横排,以适应当代读者。文库所选的品种均为代表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最要之书”,亦为代表当代最新学术水平的“最善之本”,即不仅所选的书是中华文化经典,其整理的版本也须是公认最好的,经过精校精注和时间检验。以它的第一辑为例,所收的10种书是:《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史记》《三国志》《老子道德经注》《庄子注疏》《世说新语笺疏》《陶渊明集笺注》《李太白全集》和《饮水词笺校》。目前这套书已经出到90多种,受到了广大读者欢迎。

还有很多读者反映,这些经典古籍虽然改成了简体横排,但是原文是用文言写的,看不懂,有的书虽然带了古注甚至今人的注释,但由于引经据典或内容专深,看起来还是很吃力。为此我们又推出了“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简称为“三全”,不仅古籍的原文全部保留,还从头到尾对原文加以注释和翻译,有的还有题解、串讲和评析,努力用最通俗明白的话把古书的意思讲出来。由于这个读者群体最大,因此“三全”系列的销售量也最大,到今年底有望出到120种,今年的发货码洋可能首次突破1亿元。今年央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热播,第一季11期节目介绍了11种典籍,更是直接带动了这套书的销售。

三、大众出版。这是我们中华书局内部给它的概念。刚才介绍的第二类图书即普及出版其实也是面向大众读者的,但它的图书内容还是以古籍文本为主,只不过在形式或内容上考虑了大众的需求,降低了阅读难度;我们现在讲的大众出版,基本上已经脱离了古籍文本本身,是完全从今人视角所作的解读、阐释、赏析或知识类图书,比如叶嘉莹讲中国古代诗词、康震讲唐宋八大家、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李零《兵以诈立——我读〈孙子〉》等。这里列的都是名家作品。还有一些是成系列的,如“跟大师学语文”、“跟大师学国学”、名家讲系列、一本书读懂系列等。中华书局的超级畅销书一般是从这个板块冒出来的,早些年有阎崇年、于丹、马未都等的著作,近年则有《中国诗词大会》等,当然还有图书热销榜上的常客——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大众出版的思路,是要敏锐捕捉社会热点,把传统文化中的某个话题与当下人们的关注焦点串联沟通起来,激起人们的同理心,引起共鸣。往事越千年,但历史和当下是相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只有善于把传统文化中的内容作精心的选择和提炼,注入时代精神,与新时代中国人生活的热土联系起来,那么一觞一咏、一歌一叹,又或者是一琴一剑、一桥一亭,才有了当下的意义。今年中华书局大众出版的代表品种有黄剑华的《从三星堆到金沙》、齐东方的《我在考古现场:丝绸之路考古十讲》,带领读者领略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宽广雄浑。还有一本安意如的《二十四日》,清新雅致,又充满了人间烟火,顺着这本书的指引,在不同的节气来到最当季的城市,看美景,品美食,体会农耕文明的深刻内涵、生活智慧和在今人看来有些奢侈的那份悠闲。

四、青少阅读。就是给中小学生看的书。它不是教材,不是教辅,而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读物,比如中华吟诵读本、“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系列、中华蒙学经典、中小学传统文化必读经典、中华经典故事、大名人小故事等,通过讲故事、配插图等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孩子从小接触传统文化经典,潜移默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厚植国学基础,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同时,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我们都有与之难度相对应的配套阅读产品。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为例,有必背版、必练版、硬笔书法版三个版本,后者还配有音频二维码,可听古诗词的吟诵,达到可读、可听、可写、可练,满足小读者不同的需要。不仅如此,我们在已有《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已经在不同省份使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版教材,还承担了国家课题,正开发适合在全国中小学使用的传统文化教材。这是中华书局品牌优势与基础教育融合的一次尝试。

“十四五”期间,我们以把自己打造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传播第一品牌为鹄的。中华书局将一如既往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在持续做强专业出版的同时,投入更多精力,进一步扩大在普及出版、大众出版和青少阅读方面的影响力,努力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让过去收藏在禁宫里的古籍善本以另一种形式走入寻常百姓家,春风化雨,陶铸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

2021-12-20 □张继海 1 1 文艺报 content62980.html 1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