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凤凰书评

守正谋变,稳中求进,为传承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贡献

□林日波

古籍整理出版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宏伟事业。改革开放之初,中共中央高瞻远瞩,做出了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强调“整理古籍,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工作”,“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沉寂许久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乘此东风,江苏出版界前辈经过缜密筹划,于1984年3月创建了江苏古籍出版社,即凤凰出版社前身,建社伊始即确定了以古籍整理出版为重心,兼及文史哲古籍学术研究成果、文史知识性读物等出版物的出版范围。

近四十年来,凤凰社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老一辈、新生代的凤凰人心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甘于寂寞,始终不渝为这份事业奉献青春、贡献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凤凰社进一步围绕“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服务大众、贡献学术”的出版理念,坚持古籍专业出版定位,发挥古籍专业出版优势,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专业特色上体现出扎实的出版能力与竞争优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而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青睐,受到文史界专家学者的赞誉以及读者的关爱。究其原因,大概缘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群策群力,积极申报国家古籍整理出版重点项目,结合实际制定中长期规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国家层面而言,1958年至2012年制定了七个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92年公布的《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1991年—1995年—2000年)》8类1004个项目中,凤凰社有《全元文》等13项在列,这第一批富于学术价值、出版价值并具有开局之功的国家重点项目,为出版社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到2009年申报《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时,凤凰社经过前期深耕细作,开拓布局,已有丰富的选题积累,五次增补之后列入50项,在全国古籍社中名列前茅。

十余年来,凤凰社同仁以重点项目编辑出版为抓手,奋进不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70个项目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23个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其中《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李太白全集校注》《文选旧注辑存》连续获得中国政府奖,《文心雕龙解析》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3年公布的“首届向全国推荐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凤凰社有《说文解字注》等4种入选;2021年公布的“首批向全国推荐经典古籍及其优秀整理版本”,凤凰社有《论语注译》等23种入选。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表明凤凰社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文化传承体系、专心打造精品力作、发挥古籍图书的社会作用诸多方面的不懈努力。

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凤凰社尽管有困顿、有调整,但总体上定位明确,谨守初心,勇于担当,始终围绕古籍整理出版制定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在具有重大传承价值、重要文化意义、重点一流作者的选题上花功夫;在重点内容板块的特色产品线、优势产品线上下力气,从单一到系列,从项目重点到板块重点,注重规划和储备,做到编辑一批、出版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内容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在全国古籍出版社方阵前列。

二是坚守主业,努力打造古籍整理出版重点板块,遵照国家政策导向拓展新领域,实现扬长补短。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央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对古籍整理出版工作进行了正本清源的指示。凤凰社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审慎整理古圣先贤的经典著述,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可靠的文献支撑。熔古铸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出版社作为宣传思想文化阵线一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凤凰社长期坚持“立足江苏,面向全国”的选题策划出版思路,建社初期制定的整理江苏历代学人文集计划,至今仍持之以恒地推进,已出版30余种。从时代来看,从西晋陆机到当代莫砺锋,贯通古今;从地域来看,由江苏扩展到历史上的上海、浙江、安徽等江南区域,形成了成熟的“江南文脉”大板块。这一板块与本社目前全力推进的、江苏省委省政府主导的“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之《江苏文库》五编相辅相成,为全面梳理江苏乃至江南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炼地域历史文化精神,从而实现“双创”,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此外,依照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五个方向的指引,凤凰社集思广益,顺势而为,围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文章。首先,在基础性出版项目上发力,以《文选旧注辑存》出版为契机,顺势影印日本藏《文选》、宋元珍本《文选》,并展开《文选》研究专著的出版工作,又以“诗仙”李白诗文校注为出发点,展开对“诗圣”杜甫诗宋元注本的集中整理,深耕细作,从不同角度切入对基础经典文献传世价值的抉发。其次,出土文献整理出版已见起色,《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获中国政府奖提名奖、《五代石刻校注》《中国古代护林碑刻辑考》获国家出版基金支持、《元代碑刻校注》获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再次,追踪近代社会档案,着力争取民间文书、中国工业遗产档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九寨侗族锦屏文书辑存》结项优秀,《汉冶萍公司档案汇编·抗战西迁卷》原貌呈现中国抗战史上汉阳铁厂西迁的壮举,彰显出中华民族古今一脉相承的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三是集思广益,全力策划大众喜闻乐见的普及读物,关注市场需求,加强营销工作,实现“两条腿”走路。

凤凰社的古籍普及读物,以精心编选、校注、翻译、品评传世名家或名著为主,长期以来在市场上与同品类竞争共存,赢得了读者口碑。总体而言,凤凰社此类普及读物的特点大约有三,首先是立足专业,斟酌选目,文史兼顾,于涵育德行、陶冶情操有所裨益;其次是约请学界知名学者担纲,在编注译工作中充分融入新学术成果,保证内容的权威性、时效性;再次是以十数或百数的丛书推出,整体规模易形成影响,单品互补则产生带动效应。

略举一例,2011年凤凰社推出《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修订版)》134种,这套书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在20世纪80年代组织北大、南大、复旦等全国18所重点大学古籍文献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经过近4年时间编纂完成的最大规模的一套古籍今注今译丛书,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20年后的“修订版”顺势而为,在封面设计上贴近新时期的审美观念,在版式设计上契合新时期的阅读感受,在内容质量上结合新时期研究成果全面删改订补,满足了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随后衍生出《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珍藏版)》《中华文史名著精选精译精注》等子系列,图书品质进一步提升。应运而生的一套书,三十年来在学界、出版界、读书界的交相呼应中唱响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旋律,足以称为经典,其中16种入选“首批向全国推荐经典古籍及其优秀整理版本”乃名至实归。

得到了学者的积极响应、市场的实在回报和读者的有效反馈,尤其是面临新时代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考验,凤凰社坚定不移、持续不断地探索古籍整理、大众普及相得益彰的发展模式势所必然,两者将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有效带动凤凰社平稳前进,更有力地承担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行之久远。

2021-12-20 □林日波 1 1 文艺报 content62981.html 1 守正谋变,稳中求进,为传承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