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在“向上”和“向善”上多下功夫

□钱林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以朴实而亲切、生动而平实的语言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了五点希望。这五点希望字字入心,句句触魂。我感触最为深刻的是总书记在讲话中关于“人民是文艺之母”的论述,“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我理解总书记的这几句论述中,有着文艺作品的审美主体和客体的两层含义。第一,文艺创作必须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书写人民,要抒人民之情怀,写人民之喜好,以人民的审美情趣为创作的精神取向,才能创作出能与人民共同体悟的文艺作品,而不是站在资本的立场,编人间所未有、造流量之所好的劣质传奇。脱离了“人民是文艺之母”的正道,必然通不过人民的检验。第二,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文艺作品是否经得起人民检验的第一权重,这就对文艺创作中存在的脱离生活、虚假胡诌、猎奇斗艳、仿制抄袭的虚无主义倾向敲响了一记警钟。在改革开放以来的文艺创作进程中,或者说经历了这几十年时代变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过程中,文艺界有过种种迷茫,也走过一些弯路,甚至被不健康的“饭圈”文化领偏了方向。此类作品虽然在资本力量制造虚假流量的伪装下成了一时爆款,却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下原形毕露,甚至遭到人民的唾弃,这种与时代和党的要求逆向生长的文艺现象,值得反思和警惕。一切乱象究其根本,恐怕都源于脱离了人民之母,从而立场漂移、逆向而行,与人民渐行渐远。“人民是文艺之母。”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一锤定音,为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实的、现实的、朴实的,不能用虚构的形象虚构人民,不能用调侃的态度调侃人民,更不能用丑化的笔触丑化人民。”总书记的这段话听起来会让人浮想联翩,脑海里的蒙太奇碎片异彩纷呈,焦裕禄、陈树湘、杨根思、刘胡兰这些儿时通过文艺作品认识的人民英雄形象几十年还鲜活于我的记忆中;《谁是最可爱的人》《哥德巴赫猜想》等由魏巍、徐迟等前辈作家留下的名篇还能让人感到催人奋进的力量,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书写的都是现实、真实、朴实的人民,也就必然会永久地被人民追忆。然而,脑海里也不时交错闪回着某些作品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让人看到了差距与距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文艺要守正创新,就要守住总书记讲话中说到的“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立场。现实生活里,一场遍及全球的新冠疫情无情夺去了太多人的生命,中国的有力组织、应对不仅在这场疫情大考中交上了满意答卷,更在一个侧面有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四个自信”,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理直气壮地表现中华民族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切为民族解放事业和时代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民主体,以文艺作品的形式,作“最深情的褒扬”。“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而“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

正本清源,文艺工作者们应该在“向上”和“向善”上多下功夫。

(作者系《大宋提刑官》《绝密使命》编剧)

2022-01-12 □钱林森 1 1 文艺报 content63269.html 1 在“向上”和“向善”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