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很多人过得很充实。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有《人世间》的陪伴,这部剧也因此成为广泛热议的话题。怎么会产生这一文化现象?
“从文学到影视”,我第一个想说的是文学。首先要向作家梁晓声表达一种敬意。他从新时期写到新时代,他的写作一直没有中断,一直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一直到《人世间》,他写的始终是我们的生活,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现实主义是一条广阔的道路,你只要走在这条路上,就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几十年一路走来,梁晓声笔下对生活的涵盖力和穿透力越来越强,于是有了《人世间》这部“茅奖”小说,也才有了《人世间》这部电视剧,这是文学的贡献。
我看过一篇文章,讲梁晓声这部小说的创作。有好心人建议,在市场上好销售的是三十万字左右的书,你写了三大卷,不好销售。但是梁晓声还是坚持按自己的文学构思写作,完成了真正的艺术创作,而不是屈就市场。这就是对文学的敬畏。市场化以来,有些人盯着市场写作,而怠慢了文学。市场不代表人民的需要,市场有时候就是资本制造出来的。只要你心里想着人民,你和人民站在一起,有人民感情,你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会受到人民喜爱。什么是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就是人民为生存而奋斗的这个过程,是人间烟火。他们每天追赶着日子,一年一年往前赶,生生不息,这就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每个人都在前进,时代就在前进。敬畏文学,才能得到文学的回报,这是第一重启示。
第二,从文学到影视,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二度创作怎么做?我要向这一创作团队致敬。如果换一个制作团队,这个作品改编成影视也可能不会是今天的效果。这部电视剧之所以成功,是文学和影视的强强联合,我在这里要强调,只有强强联合才能达到这个效果。没有强强,一部一流的文学作品,交给一个三流的影视创作团队来做,会把一流的文学作品做成三流的影视作品。所以说,二度创作至关重要。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要由一流的团队来改编,真正进入二度创作,而不是谁有钱,谁买了版权,谁就可以制作了,还要看资质和能力。为了出精品,一定要把优秀的文学作品交给适合的、最优秀的制作团队,才能保证二度创作在一度创作的基础上再提高。我们说要登上高峰,这就在一度一度地往上登,这样我们才能出现高峰性的优秀作品。
今天的座谈会关于从文学到影视,其实给我们两方面的创作队伍都提出了要求,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