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书香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读《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 □尹 俊

《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这本书的作者韩毓海老师,与我亦师亦友,当年我在北大读书时,就听过他的课。后来我在北大当了老师,还是经常去听他的课。我2020年开始搬入朗润园办公室,有幸与韩老师成了邻居,“一夕快谈”就多了起来。

朗润园的年轻老师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听韩毓海老师谈书,谈写书的人,谈思想的道理。往往是韩老师刚刚要开始工作,大家就围拢过来,讲自己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于是,韩老师就放下手里的活,给大家解疑释惑,他视野极为开阔,见解奇诡深刻,引经据典,贯古通今,能够把理论的问题,讲得如同日常,加之以幽默,最终是人散后,一勾新月天如水的时辰,韩老师才在灯光下开始他的工作,两年多来,他的书和文章,往往是这样写出来的。

韩老师办公室挂有一张毛泽东主席在杭州刘庄读书的照片,我们就在这张照片下谈天说地,他写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听他讲毛主席的思想,谈到感动处,有时热泪盈眶,尤其是在困难的时候,这种谈话会使人得以满血复活,获得无尽的力量。

年轻人正在兴旺发达时期,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年轻人最要紧的是要有力量。这种谈话最大的益处,就是使朗润园的年轻人获得了力量,后来我常说,这是毛主席的思想传递给我们的力量。

研究毛泽东,世上已经有很多经典,韩老师说,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应属于“形象思维第一流”,特里尔把毛泽东的故事讲得回肠荡气,把毛泽东的形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这是文学和史诗的写法,是西方史家的长处,韩老师讲中央文献的《毛泽东传》,说这部书把毛泽东的非凡经历与党的奋斗史紧密结合起来,是党史研究的典范,中央文献编的几十卷《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韩老师读得很熟,说到哪段话,在哪一卷里面,我们去查,都差不了。他的记忆力十分惊人。

而韩老师这本写毛主席的书,最震撼的地方就是“力量”。力量,这是韩老师从读毛主席的书中获得的,也是他的书传递给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当然,我们不是什么事都去找他,只是关于思想史上的一些基本范畴,我们百思不解的时候,才去问韩老师,而他往往结合毛泽东研究,能讲得醍醐灌顶。记得有一次,我问他,“意识”与“自我意识”有什么不同,他说,“意识”就是想,但却不知道是谁在想;自我意识,就是知道你自己在想。韩老师举例: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意识”,那么,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去思考马克思主义,这是“自我意识”。中国共产党从什么时候确立了自我意识?从毛泽东开始。

学习了马克思主义,读了马克思的书,这是获得了意识,而中国人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中国的问题,这是确立自我意识。如果说,莫斯科的指示长期以来曾经是党的“意识”,那么,毛泽东代表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意识”,特别是代表着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在坚持真理和修正错误中前进的性格。

学习党史,为什么要从毛泽东出发?韩老师给我们举了魏斐德研究毛泽东的名著《历史与意志》的观点,魏斐德有一名言——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并不等于了解了毛泽东,而只有了解了毛泽东,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因为毛主席在党内曾经长期得不到理解,比如说,从中共二大、三大的主张去看,毛泽东关于农民革命的观点就是不可理解的(毛泽东是在中共三大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关于依靠农民进行革命的思想),从中共四大、五大的主张去看,毛泽东主张进行独立自主的军事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观点也是不可理解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之前,毛泽东的一系列观点同样都是不可理解的,因此,魏斐德才说,在六届五中全会之前,毛泽东个人的历史,基本上就是在党内被放逐和边缘化的历史,同时也是他不屈不挠进行斗争和抗争的历史,长期以来,毛泽东代表的是中国共产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力量,而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只是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之后,才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意识”的历史,而是中国共产党确立“自我意识”的历史。

我们所说的“理论创新”,也是讲要确立我们党的自我意识、思想自觉,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势力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就在于坚持理论创新的力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正是毛泽东思想带给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是什么?邓小平说,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没有这三条,就没有自我意识,就没有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就僵化了,就没有了力量。

为什么说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的“思想力量”。离开了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精神力量,我们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实践品格,就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思想力量,是思想武器。

读毛主席的书,读《毛泽东选集》,我和许多青年教师一样,有一些基本的困惑,比如说,毛泽东思想为什么叫“思想”?“毛选”里面的文章,哪些属于政策策略,哪些属于科学研究,哪些属于哲学范畴?政策、科学、哲学,他们与“思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韩老师的解答是:思想,是指改造世界的力量,只有批判和否定既成的世界,只有在创造新人、新世界形成的知识,才是思想,所谓思想的过程,就是指人在劳动和斗争中,在不断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行为。

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与新中国、新世界的创造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思想就是改造世界的力量,创造新中国、创造新世界,这就是毛泽东同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出,“在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毛泽东同志表现出一个伟大革命领袖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他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

所谓“强起来”,首先是指使我们党、中华民族有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刻,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此时,我们尤其需要力量,需要有力量的思想,需要改造世界的思想力量。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创新创造史。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主席的革命经历和毛泽东思想,乃是我们民族力量的源泉。因此,重读毛泽东,既是为了用毛泽东为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明确方向、鼓舞斗志、砥砺品格,也是为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思想、坚定信念、启迪智慧,看清楚过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去找到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

伟大也要有人懂,通过韩老师这本书,我读懂了什么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就是在人民的劳动与斗争中去创造新世界的力量。这种力量将永远鼓舞我们去无情地批判旧世界,在创造新世界的斗争中,不畏一切艰难困苦,去压倒一切敌人,而不为敌人所压倒。

(本文作者为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助理、研究员)

2022-03-09 ——读《重读毛泽东:从1893到1949》 □尹 俊 1 1 文艺报 content63915.html 1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