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13日,由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文艺报》社主办,山东省齐鲁文化促进会协办的《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长路英勇、《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山东省齐鲁文化促进会会长崔东方,以及胡平、李炳银、何向阳、杨晓升、柳建伟、刘琼、彭学明、李朝全、李云雷、王国平、饶翔等评论家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主持。
报告文学《大河初心》由军旅作家高建国历时3年创作完成,首发于《人民文学》,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58万字,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生动再现了焦裕禄精神成长史,呈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跨世纪接续、铸造焦裕禄精神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李敬泽表示,焦裕禄精神在某些方面深刻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对一代代人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这样的人物实际上是我们民族史诗中的一个重要形象,将被一代代人不断重温重写;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焦裕禄精神不仅仅属于历史,也属于现在和未来。在这个基础上重写,要写出新意非常难,但《大河初心》却在焦裕禄精神的书写谱系中做到了有新意的书写。“大河”意象意味着焦裕禄精神如同一条大河,在岁月中影响着无数人。作品把焦裕禄精神放到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的精神谱系中去书写,表现出一种厚重阔大的胸襟气魄。
与会专家认为,作品充满了历史意识,把题材写作、人物写作、事件写作放在历史大背景中进行,叙述准确,内涵丰富,是新时代下对焦裕禄精神的新阐释。作者重返历史现场披沙拣金,为在新时代推进民族复兴伟业奉上一曲荡气回肠的壮歌。为创作好这部作品,高建国不畏艰难,数次到兰考采访探查作品所涉及的人和事,挖掘出历史和人物最真实的一面。不同于书写焦裕禄英雄事迹的其他作品,作品聚焦焦裕禄精神的成长过程和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丰富详实的资料和脉络清晰的叙述,全面准确地描述了焦裕禄精神的形成过程。我们在新时代更需要这样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精神,更需要领导干部亲民爱民、科学求是、无私奉献的精神。
高建国说,创作《大河初心》是对精神大河的一次壮丽回溯,也是对自己人生岁月的深情回眸。在阅读和思考中,他发现许多人笔下的焦裕禄不完全符合历史真实,这无疑是莫大的遗憾,他愿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书写这个典型形象,让焦裕禄精神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李晓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