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四卷本的出版是出版界的大事,是文学界尤其是纪实文学领域的新收获,同时也是广东文化史乃至人文史上的大事。
为什么这么说?其原因在于《奋斗与辉煌》一书记录了广东这个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中极为重要的省份、这个中国改革开放极为重要的“窗口”的40多年来人们为追求富裕与幸福、为追求小康生活的奋斗和发展历程。
近日读《文艺报》,看到张培忠同志写的《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我认为这个引自汤显祖句子的文章题目也可视作这部书的整体风格。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桥头堡,对它的发展做小康传记,对于过往而言,有总结和梳理的意义,也为未来提供借鉴。对于未来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因此,我从三个方面来谈:
第一,站位高。从时间跨度上而言,《奋斗与辉煌》写了广东小康奋斗40多年的历史,从1978年改革开放一直写到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跨度大、视野宽,之于广东经济发展史而言,它从某方面讲是“集大成”者,是全景式描绘广东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崛起,直至今天取得领跑地位的一部巨著。其中家国情怀、百姓故事、全球视野、区域发展,其中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文化建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其中政策引领、人民奋斗、汗水泪水之艰辛,以及现在的辉煌成就,这些都成就了这部恢宏的“中国的广东故事”。虽然写广东一省,但是由于上述我所说的那样,由于广东在中国的意义,它可窥一斑见全豹,它是中国故事,更是人民史诗。
第二,理念新。从“小康”的叙事理念而言,它几乎延伸了我们对于小康的看法,也可以说将小康注入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去解读。《诗经·大雅》中“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出处不用说,中国人的千年梦想直至近代的变革,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直至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小康不仅关涉经济崛起,更关系到党领导下的为人民谋福利的党的宗旨,也关系到改革开放和十八大以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这样大的方针,它们结实地联结在一起,使“小康”这一理念里面有了史和实,即历史和现实双重的内涵,这一点不局限于一段时间,而是将它一以贯之延伸到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落实到当代成功实践的层面。
第三,细节实。从细节呈现的丰富度而言,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书写小康或者小康叙事的某种范本。大量丰富扎实的细节支撑使这部书在立意上更为坚实厚重。小康实践是艰苦卓绝的,对于这一实践的记录同样是艰苦卓绝的。1000个人物、600个故事,得来这些,作者是下了功夫的。13位作者下了苦功夫和笨功夫,因为大量的史实只能用“四力”,尤其是眼力、脚力方可得来。比如连樟村的巨变,比如陆亦和的奋斗,比如广东乡村振兴的万企帮万村,比如泥潭村变灵潭村的涅槃,比如观心小镇的读书驿站、韶关“风度书房”、南国书香节、深圳读书月,比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蓝图的展开等等,限于篇幅,这些事件我不能一一列举,但是我知道这些故事和围绕这些故事的叙事是不易的,由此诞生的文字也是“踏破铁鞋”得来的。所以这三个特色提供了一个可信的小康文本,也讲述了党带领中国人民在奔赴小康路上所取得的史诗性的成就。
相信随着更多人的阅读,这部书的影响力将会更大,人们对广东小康的奋斗史会有更深的认知,对中国小康的辉煌成就也会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