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学观澜

彰显宏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象

□胡 平

直到今天我打开电视,收看一些娱乐节目,比如“非诚勿扰”之类的相亲节目,看到好多公开亮相的姑娘们,不管来自哪儿,东北、湖南、河南,一开口说话都是广东味儿,有时候让我不舒服,广东话就那么好听吗?可是没办法,她们就是觉得广东味儿好听、高档。这种时尚居然从改革开放初期延续到小康社会建成,正好是这部四卷本报告文学贯穿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品的一种主题,那就是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它引领了风气之先。广东的影响之大,是从经济、政治、社会到文化各个方面的。所以这部书是有象征意义的,象征了中国的奋斗与辉煌。

历史的回顾是社会进步的重大主题。赫胥黎说,人们不能从历史的教训中学到多少东西,这正是历史必须教给人们的最重要教训。实际上,这部广东小康史,可以成为一座山丘或一个制高点,从它上面我们更容易看清自己现在所处的时代。广东的小康史首先是由习仲勋同志推动的,在发生“逃港潮”时,很多干部按习惯思维认为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竞争,但习仲勋已经形成自己的想法,他说,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投票。这时如果换了一个人主导广东,广东的小康史可能会不大一样,习仲勋主动向中央请求,“让广东在‘四个现代化’中先行一步”。邓小平代表中央回复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奋斗与辉煌》一开篇就具体描述了这一过程,这部书只能这样开头,其他一切开头都是站不住脚的。所以,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杰出人物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发挥的作用往往是明显的。

这部作品的历史叙述有一个特点,就是主要写县委书记以下的干部和群众,通过600多个百姓故事书写42年的社会历史进程,这是很好的,体现了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当然,县委书记以上干部不写是另有考虑。广东领导干部的历史贡献是突出的,邓小平要习仲勋“杀出一条血路来”,这血路里充满斗争,主要不在下层。所以,作品还是重点写照了习仲勋等人的关键作用。选择民众视角,主要写人民群众,写普通百姓40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和努力拼搏,这是很明智的,通过作品显示出宏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象。

比如说书里写,1978年东莞的太平服装厂来了个香港老板,拿出一个黑色手袋问能不能做,接待他的是26岁的业务员唐志平。唐志平没遇到过这种事,但决定先接下来再说,然后和厂长商量,能不能和港商搞到一块。这就是一个历史节点。他们愿意冒这个险,认为总比逃港强,然后安排人连夜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早上,就把做好的手袋送到香港老板手里。老板一看,没给图纸居然做出了一模一样的东西,惊呆了,立刻签合同投资,工厂很快发展起来,成为全国最早实行“三来一补”的企业之一。这个老百姓唐志平应该说就是参与了创造历史。他有广东人的性格,广东人是很务实的,有商业基因,如果换了北京人,恐怕就不敢接这个活儿了。但历史又不光是唐志平们创造的,因为同一个月里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三来一补”的文件,才实现了广东的大面积推广。又如书里有一章叫“发财到广东”,记载了当年轰轰烈烈的南下打工潮,那时场面壮观,造成各级政府难以招架,但那也是人民创造历史,是一次人的解放,中国农民第一次获得了迁徙和择业的自由。翻这部书,我们可以重温那个朝气蓬勃的时代,人人心里都充满热望的时代,由此可以再一次认定,小康是怎么来的,中国是怎么崛起的。就凭这一点,《奋斗与辉煌》就有它确定不移的和深远的价值。

组织这样一种规模、这样一种跨度的作品是不容易的。策划是首功。此外,能让十几位作家协调起来进入同一轨道、同一风格的创作也不简单。现在看来,四卷本作品的文体基本是统一的、融洽的,看不出隔阂,节奏上也是均衡的,仅此一点,也是成功。

2022-04-20 □胡 平 1 1 文艺报 content64479.html 1 彰显宏大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