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艺承载着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和中国人的精神气质,折射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水乳交融,钤印着一个时代的文艺品格。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是赣南继《山歌情》《八子参军》《永远的歌谣》之后的又一部红色文艺作品,它以独特设计和创意,为红色题材作品创作提供诸多启示。
《一个人的长征》改编自罗宏长篇小说《骡子和金子》。在历史原型的艺术想象中,编剧延续了小说作者对于“人民即江山”的主题定位,同时凝结了自身的深刻思考,以戏剧思维格外张扬了中国基层民众的自发觉醒过程和红军信仰的感染力量,使作品在数量众多的红色革命题材中独树一帜。
故事讲述中央红军长征时期,赣南地区一位名叫骡子的青年马夫,被苏区中央银行马队雇用。湘江突围时,他的黑骡子被炸死,骡子身上的铁皮箱子裂开落下,滚出金条。面对一箱突如其来的五十根金条,骡子的内心激烈斗争,最终为了“一定把东西亲手交给首长”的一句承诺,在所有护送的红军牺牲、他对革命茫然无知的情况下,孤身携带金子追赶红军队伍。剧情主要围绕马夫骡子和红军邱排长而设计,两个人由对立到融合颇具戏剧意味。他们相识于红军出发地,相逢于遵义城外,相知于泸定桥边,相伴于雪山草地,直至沼泽地永诀。邱排长将最后一口干粮交给骡子,自己寻找野菜身陷沼泽牺牲时,骡子终于明白红军原来是这样的人,他们的名字叫共产党。他发誓要穿越战火硝烟,一辈子跟着共产党。作品从骡子为了工钱当马夫,到秉承中华民族几千年道德传统,讲信义重承诺,最后在红军精神感召下,用生命去践行理想信仰,向着光明一步步追赶的过程,戏剧性地表达了一个人的长征不仅是道德的长征,也是人格、精神的长征。
全剧情节、线条、人物都很简洁甚至微妙,切入视角独特,以平实自然的叙事,以传奇性、喜剧感、寓意性,小中见大,以小博大,突破了长征题材的常规框架。首先,这种突破在于,它从一个民间小人物的视角勾勒长征,折射了如花木那样生长的信仰与热爱,使长征故事别开生面。其次,人物彼此的交流错位,凸显了骡子的个人理想与中国共产党国家理想的各自独立和相互交织。作品的个性化、戏剧化表达,使剧情一波三折,有可看性和可信度。再次,它传递了逻辑和思想的感召力,主人公骡子作为普通人、劳苦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认识了共产党,认识了红军,走进了革命队伍,他其实是广大中国人民的一个缩影。中国人民正是从一百年来的亲身体会和经历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之所以跟党走的表达,作品传递得形象自然、平实可信。骡子个体的行走轨迹,折射了草根信仰的点滴汇合和无数民众的生命追寻,小人物的信仰之光自然生发,水到渠成,感人至深。
戏剧舞台一直在实践,如何于普通平凡的日常轨迹中自然而不是生硬地汇融进时代光影,映射出理想信仰的落地生辉,这部作品提供了讲好故事的能力和技巧的重要参照,艺术地表达了纯正而厚重的题旨,体现了主旋律题材开掘的担当和创意。金子和使命,是最重要的物质和精神的象征,两者在剧中达成深厚寓意。人有了使命和信仰,灵魂便被赋予无价的分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胜利,正是凝聚了这坚实而广泛的民生信念才所向披靡,无往不胜。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自觉精神。作品对草根人物和内容题旨的深度开掘,迭映出同类题材与众不同的思考路径。
全剧的人物设计具有一定的舞台“颠覆”效果。骡子是个性鲜明的人物,一根筋、认死理、不变通、守承诺是其基本性格特征。他憨直乐观,善良机警,坚韧智慧,他的生存策略融合了草根人物的灵动与狡黠,剧中戏曲本体特征与人物审美韵味相契合,丰富了舞台朴实感和喜感。传统道德文化与红色革命文化交融一体并在淬炼中升华,人物跳出了舞台上英雄惯有的高大全形象。作品形象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就是善于把穷苦人民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提升为阶级凝聚力,变成为拯救人类的强大使命。正因如此,骡子最后对邱排长之死而彻底释放出的革命向往才为自身成长提供了合理逻辑。小人物身上秉持的信义与红军信仰的交融汇合,使人物鲜活真实,这是红色题材作品人物塑造的新收获。
作品的舞台呈现则体现了主创团队对赣南采茶戏发展方向的新思考,乡土传统与当代审美携手而行,胸怀与创意对接。全剧既保留赣南采茶戏传统的矮子步、扇子花、单水袖等艺术特征,又融合多种艺术方式,大胆使用非戏曲元素,继续探索着戏曲融入“新歌舞”的诸多可能,在简练的表达中达到饱和的感情宣泄。导演张曼君找到了非幻觉化设计又用幻觉化手段处理舞台空间的新方法,充分发挥写实、写意与象征的集合优势,将皮影道具演化为人偶同台,乐队与歌队合二为一并参与表演,音乐结构凝练多变,在大开大合、灵活多变的舞台调度中,表达了红军长征的时代气象,扩展了赣南采茶戏的舞台表意空间。全剧的舞台设置质朴粗粝又细腻空灵,轻度的喜剧化、冷静的荒诞化、深刻的寓言化风格,实现了导演张曼君把红色资源与现代感、革命化与戏曲化、多种艺术元素与优秀主创团队优势大胆相融,创造性表达剧作文本草根立场的设计,实现了采茶戏审美品格的新飞跃。
红色题材是可以开掘深耕的富矿,它既是历史语境与空间,也是个体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现场。该剧从地域的体验起飞,抒发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又没有停留在地域表面经验之上,而是涉及一个民族的精神结构和生活向往,展现了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中的那个光明世界而奋斗的现实努力。该戏是赣南采茶戏当代审美品格的再出发,为红色题材守正创新带来新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