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文学评论

难得的敏感和深刻

□张艳梅

作为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现实主义表达,李新勇长篇小说《黑瓦寨的孩子》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在场感。

小说围绕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揭示社会转型期乡土与城市的内在变迁。劳动繁重、收入微薄、辗转漂泊、居无定所,一场大病就可以毁掉一个看起来充满希望的家庭,这是城市打工人的日常;山青水绿、民风淳朴,但信息匮乏、教育落后,这是西部大山里相对闭塞的生活。走出大山、走进东部发达城市的普通人,感受着这个时代的狂风暴雨,观念和意识都在改变。

母亲的尿毒症、少年的心理疾病,都是时代的隐喻;大舅的离异、小舅的成功,都是时代的表征。小说视野开阔,从经济文化发达的东部城市,到只有一处网吧的西部边地,主人公王嘉峪的返乡之旅不是主动的文化寻根,被迫返乡的他与故土有着文化认同障碍,火车很像一个旅行箱,承载着他对远方的双重想象。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任何简化都可能遮蔽我们对时代的整体认知,艺术的使命是唤醒日渐麻木的感知和思考能力,追问那些永恒的困境,就这一意义而言,《黑瓦寨的孩子》有着难得的敏感和深刻。

小说进入少年的精神世界,关注个体的成长,也是在关注这个时代的走向,远方不是只有诗意,大山里也不是永不开化的蛮荒,社会在进步,每个人都在成长,少年主人公在情感上认同自己的故乡;在理性上,依然选择出走,去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是李新勇对现代性的信赖。社会不是抽象的,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李新勇为我们写下了父辈承受的那些痛楚,也写出了下一代饱含的希望。

2022-04-29 □张艳梅 1 1 文艺报 content64626.html 1 难得的敏感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