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院副院长、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认为,“朝前走”三个字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女孩们面向未来时倔强而勇敢的主动性,有一种一路向前永不回头的韧劲,同时也彰显出时代为乡村女性改变自身命运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本书通过对黄文秀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很好地呈现了新时代乡村女性的整体风貌。但黄文秀卓然不凡的地方在于,她人生的“朝前走”却是以面对锦绣前程决然转身回到出发地的方式完成的。从世俗的眼光看,她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完研究生后留在北京才算人生赢家,才算“朝前走”。而她却选择回到广西百色,甚至自觉下沉到一个贫困村当驻村第一书记,主动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时代伟业,放弃大都市的繁华世界,勇敢面对贫困难题,而且有勇有谋,干得有声有色,不回避不畏惧解决现实问题时的各种繁难,以生命和热血酬报国之志。可以说,黄文秀以“大勇”挑战了世俗对成功标准的界定,以果敢的行动诠释了自己对自我价值实现的全新理解;黄文秀也以“大美”回报了故乡山水的哺育。故乡不只是用来离开、出走甚至抛弃的,故乡也是呼唤着千万学子返身归来建设的。黄文秀还以自己的“大爱”,真正践行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自己蓬勃的青春献给了大山里的父老乡亲。黄文秀以自己思想的独立、经世致用的干练、纯粹的人格为新时代女性确立了让人仰视的高度。也正是怀着这样敬仰的心情,儿童文学女作家阮梅从家乡湖南出发来到广西百色黄文秀出生地大石山徳爱村柳上屯和工作地百坭村,深入采访她的亲友、老师、同学、同事、村民……力求寻找到黄文秀从一个山村小女孩成长为时代楷模的精神密码。阮梅以一个优秀作家的敏锐性,注意到了黄文秀的父亲黄忠杰对黄文秀的成长所起到的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也是一个很有干劲的农民,面对贫困的生活,没读多少书的黄忠杰却一直坚持要给儿女最好的教育。物质上虽然极度困顿,但这位父亲豁达,有爱心,有胆有识,遇到不平事,也不惧怕,给予了家人非常可靠的保护。从黄文秀的性格中可以看见父亲的深深印记,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物质不够富足,甚至很匮乏的情况下,一个和睦、温暖,虽穷却不坠青云之志的家庭给予一个孩子精神成长的护佑与滋养,也足够成为他改变命运的牢固的支点。事实上,让黄文秀成为“这一个”的外部的影响是综合的。她的家乡虽然贫穷,但是民风淳朴,风景如画,美丽的大自然和美好善良的家乡父老都曾给予她很多的关爱,她可以说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包括她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好老师、好同学,真挚的故乡情、师生情、同学情,都和亲情一起,让黄文秀在情感的成长上是幸运而丰盈的。当然所有一切都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民族政策、扶贫政策,都在根本上保证了这个壮族女孩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基本的保证。就像冰心先生所说的:“有了爱就有了一切。”黄文秀的人生抉择不是横空出世,它的源头应该是来自于那些曾经照亮她内心的点点滴滴的爱的光亮。阮梅用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的笔触,捡拾起散落在生活褶皱里的微细的美好,把一个英雄崇高的灵魂放置到平凡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去,用丰沛饱满的细节,用生动感人的故事,去讲述从平凡到伟大的传奇。如今,黄文秀的事迹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因为她是个真实的人,她所有的美好都不是虚构出来的,她身上的理想主义的光芒,都是从现实的土壤生发出来的。她是一个吃着五谷杂粮长大的邻家女孩,所以她身上的那种超越性就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现在,经由阮梅朴素而诚挚的文学表达,黄文秀的成长故事、一个典型的中国孩子成长的故事,将在中国的孩子间传播。她身上所有发光的品质,照亮了作家笔下的文字,而这些发光的文字,将照亮许许多多的清澈的童心,她将活在我们的记忆中,她将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