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版:文学评论

灿烂的童心,烂漫的诗心

《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说,作为黄文秀北师大的校友,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他的感情更复杂一些。读这本书的时候,他有几点感受。第一点,作品是贴着人物来写的,是一个母亲对待自己孩子的视角,是从伙伴或者共同成长起来的同学的视角来写的。这样的视角才能够这么深入,从黄文秀小时候写到大学毕业,写到最后牺牲,写她的认知、她的情感、她的心理。阅读这部书时,是陪伴主人公一起朝前走的感觉,这确实是儿童文学作家阮梅的功力所在。主题作品要有儿童性,这个概念很重要,也很有意思,怎么做到,怎么落地,作者做出了自己的探索。第二点是,感觉作品确实有灿烂的童心,有烂漫的诗心。写学校是“两棵扁桃树的学校”,写亲人去世,说他去“天堂吃云朵了”……点点滴滴的童心唤醒诗心的表达,在这部作品中得到比较好的体现。第三点是,多方面多角度写一个人物。人物最怕简单化、脸谱化。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有一个观点,中国乡土社会中人的成长有三个方面的成长——地缘、血缘、学缘,互动共生。一个人的成长,这三个点很重要。这个作品正是从这三个方面描写了黄文秀的成长经历。到二舅家住,说“来就来了,住得了两个也住得了七个”,情感的表达很丰富。还有就是出版社的编辑工作做得很到位。本书的封面设计匠心独运,画面中红衣女孩的神态、动作,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包括标题字体都有一种跳跃性,与主人公的精神是比较贴合的。

2022-05-11 1 1 文艺报 content64736.html 1 灿烂的童心,烂漫的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