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觅) 4月28日,由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办公室、中国作协创联部、湖南省作协、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益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湖南文艺出版社、益阳市文联承办的余艳长篇报告文学《新山乡巨变》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北京和湖南益阳清溪村举行。“新旧‘山乡巨变’两代原型人物见面会”同期在清溪村举办。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肖凌之,湖南省作协党组书记胡革平,中南出版传媒集团总编辑谢清风,益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铁华,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新文、总编辑谭菁菁,益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刘益希,以及胡平、白烨、徐可、贺绍俊、张陵、徐剑、李炳银、黄传会、王宏甲、丁晓原、杨晓升、李春雷、梁彬、陈涛、赵兴红、李兰玉等专家学者与会研讨。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主持。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中国乡村题材的经典之作,故事的发生地清溪村亦成为重要文学地标和名副其实的“山乡巨变第一村”。60多年后,作家余艳来到这片土地,以全新视角关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深入挖掘清溪村的前世今生,在历史维度中展现乡村振兴坐标下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乡村,创作了《新山乡巨变》,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由引子和“新清溪”“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四篇共12章构成,通过新旧比照和真实生动的书写,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接力。
与会者认为,历经60多年发展,今天的清溪村依然在新山乡巨变中演绎着新的故事和传奇。作者重返现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续写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故事,抓住“巨变”的核心主题和“互联网+”的核心特征,再现这个深具文学内涵和现实意义的“新农村”的新风貌,既是对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在山乡建设中作用、地位和价值的呈现,也是对文学经典的致敬。作品采用互文形式,以《山乡巨变》里独具“清溪”特色的人物和细节勾连全书,对应今天清溪人的人生经历和命运轨迹,在历史回望中发现今天的改变和发展进步。书中的诸多案例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鲜活的可资借鉴的经验,使人们看到农村发展的美好前景。期待广大作家积极参与中国作协正在组织实施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推出更多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之作。
据悉,为写好这部作品,余艳从清溪村出发,足迹踏遍益阳的七个县市区,深入采访了208位典型人物,同时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数字农业·智慧乡村”给自己写作带来的挑战,收获了大量鲜活的细节和感人的故事。余艳表示,这是一部以时代为导向、以人民为主角的作品,“在整个采访创作过程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立波精神’所催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