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人类的心灵故乡,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整体素养和综合国力水平。全社会应该共同呵护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既要厚植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坚韧勇毅、吃苦耐劳的品格,让少年儿童成长为心怀远大理想,有知识、有品德、有作为的顶梁柱,也要以优秀的精神文化食粮润泽少年儿童的心灵,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使其始终葆有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与思维的勤奋,让其成为“完整而健全的人”。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真正的美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技艺的掌握和才艺的展示,而是应力求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少年儿童在美的感召和文化的熏陶下,自觉感受到美的崇高、文化的辽阔,进而引导他们培养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使他们未来的人生更加积极、更加丰富、更加饱满。要高度重视美育在少年儿童人格建设、灵魂塑造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空间;另一方面努力形成保护少年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文化氛围,让审美能力成为其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
对于文学而言,阅读是把美种进每个孩子的心灵、打开他们认识世界和自我之门的重要途径。阅读可以让少年儿童沉浸于集前人之大成的精神世界里,了解人类所思所求的博大与丰盈,这对少年儿童的内在建构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少年儿童更需要来自各行各业生动活泼的故事、兼具传统美德与时代要求的道德表达、更广阔而细分的垂直知识书写,以及更多元丰赡的想象力与心灵体验。广大作家与文学工作者要“以儿童一生的成长来准备今天的阅读滋养”,以文学之笔为少年儿童描绘新时代的璀璨星空,让丰饶大地在孩子清澈的眼神里铺开,在孩子充满希冀的世界里延展,引领他们充满信心、步履坚实地走向未来。
当今时代,物质极大丰富,科技迅猛发展,精神食粮浩如烟海,这不仅为广大少年儿童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也带来开阔的眼界、丰富的选择和多元的体验。“双减”政策更让他们从繁重的课业中解脱,有充分的时间和心灵的余裕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童年生活,身心得以自由舒展、健康成长。然而,互联网5G时代带来的海量碎片知识,也让被大屏小屏包围的“读屏一代”暴露于芜杂而良莠不齐的信息流里,与“物与符号”相处过多,与“生动鲜活的人”相处太少,给他们的心灵成长、审美养成、社会交往能力等带来不小的影响。童年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底色,生命各方面的健全发展尤其值得呵护与敬畏。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下,健全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共同守护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茁壮成长,既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课题。广大文学工作者应积极担当作为,做反映少年儿童发展的“晴雨表”,以细腻敏锐的心灵感受、独特的文学书写关注成长的新征候,以更开放多元、更具时代感的艺术表达走进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启智增慧提供文学艺术的时代镜鉴与心灵图景。要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少年儿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赋予他们健全的人格和“美丽心灵”,以使他们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国家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