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麓阿克苏河与台兰河之间冲击台地上有过一片荒漠,“沟壑纵横、沙砾密布、盐碱严重、土质贫瘠、植被稀疏”。这个叫柯柯牙的地方,曾经每年三月到五月黄土弥漫、浮尘蔽日,一度是阿克苏风沙危害的主要策源地。从1986年开始,阿克苏地区启动实施“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在荒滩戈壁上建成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4公里集生态林、经济林、防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董明侠、钱建军合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诗意栖居柯柯牙》(新疆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以文学笔触、艺术思维和真挚情感,书写了柯柯牙从荒漠变绿洲的艰辛历程和辉煌成就,让边疆的这个生态英雄群体立于纸上又走入读者的心间。这是一个从历史时空延绵至今的生态故事,是从“不可能”变为“铁的事实”的人间奇迹,是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的生命壮举,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根中华大地的一个生动实践。
生态成就书写的一个关键是写好今昔对比。有对比,就有了张力。对比的程度越充分,其间蕴含的张力也就越饱满。不过,写今昔对比很容易简单化处理,仅仅抄录几个数据,匆匆交待,显得草率,只专注于现在如何好,就像一个瀑布,没有“蓄势”,感觉就“平”了。《诗意栖居柯柯牙》的作者很有耐心,用心写今天的阿克苏,也用心写昨天的阿克苏,昨天与今天的碰撞,就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和意义了。
作者是这么描述昨天的阿克苏的:阿克苏人将沙尘暴称为黄风。黄风作妖的时候,“进家门,三桶水都洗不干净穿过的一件衬衣”,这是穿。还有吃,人们在工地上想喝口热汤热水,就地轮班生火做饭。黄风捣乱,火一时点不着。好不容易点着了,锅里冒泡,揭开锅盖,里面进了一层沙,“这‘胡椒面’撒得可一点也不小气”。住也是遭罪,饭桌上、床上、地上,都是沙尘这个不速之客的“足迹”。开车出行,“风沙里,车犹如暴风雨中大海上的一叶扁舟”,风沙中混着的小石头就像来自暗处敌人放的冷枪、流弹。风停了,“车外壳已是麻麻点点,裸露出铁皮的原色——这钢铁之躯替代车主的肉身受了一番蹂躏之苦!”尽管作者没有特别强调“衣食住行”,但展现出的思路是站在人之日常的立场上,从切近生活的角度入手,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和沉痛的记忆。
整部作品包括“求生存”“求发展”“求生态”三个篇章。这“三级跳”,简练勾勒出绿化工程带来的观念变迁和思想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个“牛鼻子”,抓住了这个关键,由一而三,形成强大的牵引,构建起一个健康发展的链条。正如作者所言,“柯柯牙绿化工程不再仅仅是在柯柯牙原始地貌区域范围内的绿化,而是由此扩展到周边若干区域的绿化,以及因绿化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由于柯柯牙的生态状况大为改观,阿克苏成了一个更有魅力、更有吸引力的“磁场”。生态还是生态的事,还是种树护绿,不断扩充绿色的范围。但生态又不再只是生态的事,林业是民生林业,经济形态中有“林下经济”,生态也可以是生产力。以“自力更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柯柯牙精神”,爆发出强大的能动力量。这是作者的一个发现,也使得生态成就的今昔对比不再局限于物质层面的物理变化,而是深入到精神层面,探究其中的“化学裂变”。
这部作品的书写和呈现,与《诗意栖居柯柯牙》这个书名本身是匹配和自洽的。当下的纪实写作,往往一味“求客观”,或者缺乏足够的艺术准备,一心陷入泥淖,满足于罗列素材,生硬表达,索然无味。作者追求以诗意书写“柯柯牙精神”,字里行间不时有情感在涌动。总体来说,作者的笔端常带感情,情感始终在线,从而使得这部作品的语言是有光泽的,追求文学的格调与风华。比如说,写寒冷,可以借助数据,可以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描述现场。作者都弃而不用,转向写心里的感受,而且写得大气、有层次、有创造力,“如果说新疆的寒冷是海洋般挥之不去的无边的寒冷,阿克苏的寒冷就是大江大海奔涌着生命力的绝不退缩的寒冷,而柯柯牙的寒冷,则是深潭般的寒冷,顽强、坚定、执着。那种冷,深不可测,透着回声。那回声,将这种冷又放大了一倍。”此类见出文学功力的描述,散落在故事的讲述之中,让《诗意栖居柯柯牙》时常展现出诗意的品相。
《诗意栖居柯柯牙》的作者用志不纷,重在刻画人物,专心围绕着人来写。写当地决策者“有朝一日,能用树把阿克苏围起来”的信念和情怀,写共产党员争当先锋、冲在前面的坚毅与果敢,写技术人员的“树痴”个性和深情大义,写参与者遭遇的困境甚至面临的生命威胁,写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群体对种树、对绿色的一往情深,写几代人在植树护绿这场接力赛中奔波的身影,写人们基于良好的自然生态奋发努力创造美好生活……作者写了来自不同地域的人,有新疆人、上海人、山东人、四川人;写了不同职业的人,有党政部门官员、技术人员、退伍军人、个体经营者;写了不同年龄段的人,包括老中青三代;写了不同民族的同胞,坚定爱国爱疆、守边护边,携手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实践。他们有着各种不同,但他们都是“阿克苏人”,都是“生态人”,都是良好生态的建设者、护卫者,也是受益者,都是朝着美丽梦想奋力奔跑的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