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由香港春天剧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导演高志森与广东佛山粤剧院携手打造的粤剧版《南海十三郎》在佛山琼花剧院首演。粤剧版《南海十三郎》根据1993年杜国威话剧原著及1997年高志森执导、谢君豪主演的同名电影改编。电影当年一经上映便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奖项的肯定。25年来,随着这部讲述20世纪粤剧史上天才编剧江誉镠生平故事的电影在中国香港、台湾、内地等地方的不断放映交流,影片中戏剧家生逢乱世却一生坚守民族气节与艺术初心的故事,也越来越引起了许多当代青年观众的共鸣。从电影版导演又到话剧版、粤剧版导演,“南海十三郎”也成为了高志森个人从业几十年来最看重的一部作品与创作情结。“剧作家生在那个外强凌辱的时代,他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悲剧的缩影。”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生在香港的第一代港人,半个多世纪以来高志森亲历、见证了香港社会的巨大变迁,感受到了香港回归后的飞速发展,前人的故事更让他深深地感受到,“艺术家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国家强盛才是民众安居乐业的根基。”高志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新世纪以来,随着香港的回归,高志森开始从影视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更多地转向了舞台剧导演、监制甚至文化节目主持人,与内地同行的合作交流也逐年增多。“特别是这两年,因为疫情影响,在香港能做的有限,所以我更多的时间反而是在内地”。比如2020年他与广州粤剧院等合作推出了戏曲音乐剧《冼夫人》;2021年跟广东曲艺团合作了曲艺音乐剧《小明星》,同年,跟北京的中演院线合作,推出了根据作家马伯庸的小说改编的舞台话剧《两京十五日》;还有最近,由其执导的戏曲音乐剧《妈祖》也刚排好即将上演。通过这些合作,高志森有一个很深的感触,就是中华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创作题材可令艺术家充分发挥。“与内地的合作中,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另一方面内地的市场也非常广阔,就拿现在正加速建设的粤港澳大湾区来说,仅人口就已是香港的10倍之多,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艺术创作,观众的受众面都很广。”此外,在他看来,内地的文艺创作受国家政策保护,能得到国家层面的更大推动,无论是物质资源还是人才汇聚方面,都有更大优势;而香港的艺术创作更易受制于商业运作模式,需要更多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出发进行考量。“不过,香港作为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传统跟前卫的交汇点,香港艺术工作者在创作创新方面的意识很强,极富创意,香港与内地的合作可谓是互惠互利,相互促进。”
与内地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就一直保持着社会的全面飞速发展不同,回归前的香港影视界却曾在上世纪70年末至80年代再到90年代初期,“从一条上坡路走上了下坡路,教训是很深刻的”。在高志森看来,上世纪80年代,香港的娱乐业还没有开始迅猛发展时,“电影还是香港最重要的文化娱乐项目,整个影视界都特别重视剧本创作”。随着1970年代邵氏公司、嘉禾影业等建立的大片厂制时代逐渐被独立制片带来的“新浪潮”年代所取代,香港的年轻观众和年轻创作者们都在呼唤新的题材内容与新的拍摄手法,香港电影界在此际遇下走出了吴宇森、许鞍华、徐克等一批后来在整个华语影坛上都很有影响的大导演。直到1990年代,随着娱乐业的快速兴起,明星逐渐开始成为香港电影制作中最大的“成本”,明星很“大”但剧很“烂”的作品不断出现,直接拉低了香港电影的整体水准与观众期待,“说到底,还是文艺创作偏离了自身的道路,把‘路’走歪了造成的”。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从十八九岁中学毕业就入行当编剧、从业已恰好20年的高志森选择拍摄了电影《南海十三郎》,在片末还大大地打上了“献给全港编剧共勉”的字幕,以此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并表达港人对本土文化、传统文化的回溯和重新重视。“作为香港的文艺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到,我们跟‘南海十三郎’一样,毕生的事业就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只有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才不会夭折,只有我们始终坚定正确的方向,我们的路才能越走越宽,越走越向上。”
近年来,各种社会事件还有疫情都给香港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冲击,但许多港人都和高志森一样保持着乐观的心态,“香港人常说自己有‘狮子山精神’,我们始终相信,‘刻苦耐劳、拼搏向上、自立自强、坚毅不屈、努力创新、同舟共济’的香港精神是不变的”。在他看来,香港人一直就有很强的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与非常勤奋的特质。“过去在演艺圈,遇到难题时我们总会互相问,你有没有‘桥’?‘桥’就是‘点子’,就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去年,高志森作为全国文代会香港代表团代表,十分荣幸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一次文代会、第十次作代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总书记的讲话让他感到,“我们文艺工作者还要把自己的‘镜头’拉高,使这镜头不单只看到眼前的一个‘特写’而能看得更高一点、更远一些,能看到更广阔的远景,看到我们整个国家大的格局以及文艺在其中所处的方位和未来前进的方向。”今天,“一国两制”在香港已经贯彻落实25年了,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下依然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未来香港的文化艺术工作还应该做得更加用心,以便在提升国民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大作用”。作为一名香港导演,高志森希望还能拍出更多好的作品,“希望未来香港与海外华人能通过我们的作品,潜移默化地增进对祖国文化与历史的了解,增进与祖国之间的情感联结,实现与世界人民之间更深层次的尊重与认同。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传统,我们要尊重与继承这传统,并为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理想而服务而奋斗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