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是党旗的颜色、共和国的颜色。经典,是“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一部部红色经典,于时代脉动中撷取强音,从历史纵深处提炼华章,具有穿越时空、激荡心灵的艺术魅力。
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以艺释史、以艺增信,讲述红色经典的魅力,从艺术作品读解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人间奇迹,以当代视角揭示经典永流传的精神密码,为奋斗新征程凝聚精神力量。《品味红色经典》一书,以权威解读、多元视角、生动讲述,重新打开时间的闸门,品读百年征程中追梦的足迹、奋斗的功勋,读懂属于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的心史心声。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100年来,多少壮怀激烈的故事,多少向死而生的牺牲,多少百折不挠的奋斗,多少千难万险的跋涉,多少上下求索的追寻,多少执着坚定的前行……历史以如椽之笔将颠扑不破的真理刻入人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一部部红色经典在振奋人心的旋律下,在激情澎湃的文字间,在波澜壮阔的荧屏史诗里,在气势恢宏的美术佳作中,熔铸血与火的记忆,点燃民族精神的火光,形象有力地反映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创造力,彰显斗志、传颂精神、凝聚人心,绘就了中华民族百年的恢弘史诗和壮美画卷。
2021年年初,人民日报文艺副刊精心策划推出“品味红色经典”专栏,约请文艺大家名家深情回顾创作体悟、革命后代和文艺后辈深入讲述背后故事、专家学者深度解读艺术魅力。这些文章坚持历史的“大叙事”、细节的“微表达”、事件的“深逻辑”、传播的“融思维”,独家、独到、深入、深刻,在社会各界产生热烈反响,扩大了红色经典的“朋友圈”。中央党校出版社大有书局慧眼独具,将60余篇文章精心编排、集结出版。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历史的第一页,是同志的鲜血所记录。”品味经典,品的是永不褪色的初心信仰。红色经典,是中国共产党人诗意的精神栖居地,承载着亿万万中华儿女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共识。一部部红色经典牵系时代脉搏,刻印着百年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它们如同深邃的年轮,记录着中华民族从苦难中奋起、历坎坷而前行的历史,如同鲜艳的旗帜,标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度与信仰底色,更是嘹亮的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沿着民族复兴的大道坚定前行。
品味经典,品的是革命信仰从何而来、何以坚定。细节,为历史的骨架增添血肉。文章以故事载“道”,力求讲清楚百年党史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人民艺术家”郭兰英演民族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那一跪、一哭,为何如此自然?107岁作家、83年党龄的党员马识途,为何称《红岩》是一本“真正血写的书”?“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何将江姐视为一生的偶像?……这些真正带流量、有共鸣的红色经典、中国故事,无不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无不表现出人的成长史与心灵史,无不体现出文艺创作与时代发展的深度契合。
谁说历史无言?英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谁说时间有界?精神的力量总能穿越时空阻隔。红色经典穿越时空、打动人心,便在于信仰伟力、思想伟力。“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通过红色经典,我们读懂在信仰旗帜下的英勇无畏的奋斗史、一往无前的探索史、百折不挠的精神史,读懂今日中国自信地“平视这个世界”的目光,读懂那个伟大的声音、那段历史的旁白——“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
品味经典,品的是不过时的艺术魅力。蕴含磅礴正气、体现党心民情的红色经典,在叙事视角、意蕴开掘、人物塑造和表现手段等诸多方面取得突破,铸就了一座座文艺高峰。文艺的创造力表现在对人民心灵的深层观照、思想的高度映照、精神的真实写照。歌唱家李光羲在日寇铁蹄下度过童年,《松花江上》成为他从心底流淌出的旋律;电影艺术家于洋在演电影《大浪淘沙》中“马日事变”一幕时,冲出窗户导致双目短期失明;电影《大决战》历时三年半,主创团队查阅各类资料6000万字,凝练成“刀削斧砍不失其细,精雕细刻不失其雄”的艺术风格;赵树理扎根山西农村,和农民同吃同住,挥笔写下小说《李有才板话》……文艺工作者几个字沉甸甸,这其中,有时代的责任、人民的期待、职业的荣光,惟有用作品立身,方能靠实力“圈粉”。因了人民的滋养,文艺百花园才会有争奇斗妍花千树;因了时代的力量,才有震撼人心的画面、拨动心弦的音符、催人奋进的乐章。
一百年犹未老,一世纪正青春。这些文章以“青春笔法”,讲好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青春故事”,打通当代青年和红色经典的思想情感通道。重读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他的女儿方敏替父亲,与亿万网友共同见证今日这可爱的中国;重温电影《小兵张嘎》,“00后”演员王源那颗“相通的爱国的少年心”,收获超3亿网友的共鸣;重唱抗战歌曲,百岁抗战老兵以自己的青春敬告今日之青春,向年轻人发出“山河日新,中国青年当自强”的呼唤……红色经典成为深入人心的“爆款”,英雄成为热搜榜最耀眼的“明星”,网络空间充盈着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这再次证明信仰的力量是伟大的,受众是有眼光、值得信任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今天的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把握历史主动,尤需顽强的意志,尤需“雄健的精神”,尤需文化艺术的充沛滋养,尤需大气磅礴、骨气铮铮、定气如山的文艺作品铸就的文艺高峰。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在大众媒介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文艺创作立足题材、超越题材,灌注时代新的审美要求,深化红色题材与艺术手法之间的美学联系,创新叙事结构和表达策略,发挥艺术想象,注入生动细节,让红色经典焕发时代精神、走近当代受众。以严肃和认真的态度,在历史逻辑中展开艺术想象,在党史研究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成果基础上,拓展新的艺术空间,丰富作品思想内涵和人物形象,增强“辨识度”,打开一条让更多当代受众走进党史的艺术通道。
品味红色经典,回望的是过往的经典,立足的是当下的创作,着眼的是未来的征程。伟大事业催生文艺力作,伟大梦想呼唤不朽高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厚度,举世瞩目的科技发展速度,泱泱大国的气度与风度,气象万千的时代已为文艺创作铺陈开巨幅长卷,亿万中华儿女的奋斗史诗正等待文艺创作者落墨成文、入画入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