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影视

讲好当代愚公移山的故事

□楼 健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当年作为课文存在于小学教科书里。我们这代人对此文再熟悉不过,这篇课文让我们懂得了遇到困难不怕,要坚持不懈、努力克服困难的道理。

两年前,中组部计划将贵州遵义播州区共产党员黄大发的真实事迹改编成电视剧作为党员教育片。众所周知,在当今电视剧市场上此类题材创作难度极大,市场和观众对此类电视剧基本不买账,面对这一困扰不得不让我思考,怎样才能拍出一部让群众喜闻乐见同时又寓教于乐的电视剧作品呢?我认为,要拍好这部作品必须从故事本体入手,努力发掘真实人物可歌可泣的点滴事迹,最大程度实现观众同剧中人物的共情共鸣。

故事中描写的黄大发是集时代楷模称号、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等多项殊荣于一身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建党100周年之际,黄大发还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他被誉为当代愚公。黄大发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就带领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同时,黄大发也由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正是我们这部戏要表现的逻辑线。黄大发从普通农民成长为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在自身努力之外,更离不开党的引导和教诲。所以我们在剧中,特意设置了一位关键性人物徐宏良,他作为党组织的代表与黄大发的引路人,帮助故事与人物完成戏剧的终极使命。

要拍好《高山清渠》这部剧并非易事。该剧在艺术创作方面我有如下思考:第一,紧扣时代特征,营造出整体艺术氛围。例如剧中设置的寻找“天河之水”的桥段,这一桥段表现的正是愚昧守旧与文明开化的博弈,是对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的深度思考。第二,从空间概念来讲,剧中所表现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草王坝村,其自然环境是严酷的,我们努力将困难放进戏剧中进行推演,展现当时人们生活方式的粗放与不同性格的差异。我们不仅在剧中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与时代环境的艰难,还通过原始自然空间与现存人文空间的冲突,着力表现了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冲撞。第三,戏剧人物一定要在具体历史环境中被还原,展现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性格。我们强调社会形态、物理空间状态和文化心态这三者的统一,这不仅是艺术还原现实生活的基本方法,也构成了我们这部剧鲜明的艺术特征。第四,我没有将剧中贵州的喀斯特地貌简单理解为只是一种地理空间,在我看来,这更是剧中人物进行奋斗的苦难测试场,在这里,主人公的灵魂与肉体进行博弈,同时也激发了主人公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与决心。

电视剧《高山清渠》将镜头对准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在残酷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下,主人公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善与恶的抉择、美与丑的分辨、苦与乐的感受、个人与集体的平衡、物质与精神的取向等所展现出的非凡一面。以一代中国农民群像化的人物塑造,展示出波澜壮阔的广阔生活图景。

确认了艺术方向之后,就要想办法讲好当代愚公的故事,来表现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以及他们改造自然的雄伟气魄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那么,我们主人公的前行动力与根本使命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主人公凭着坚定的信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兑现了自己曾经对党许下的誓言。

随着观众审美认知的不断成长,如今影视剧创作也在不断创新升级。尽管如此,在我看来,人们观赏电视剧的内在需求并没有发生改变,好故事依然是观众的第一期许。电视剧发展或许可以改变观众在感官上对美的需求,但观众对于深层人类情感的需求却恒长久远。作为电视剧创作者,要努力采用新的视听语言讲好中国故事,以抵达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最大程度展现出故事应有的魅力及其思想内涵。

(作者系电视剧《高山清渠》导演)

2022-08-03 □楼 健 1 1 文艺报 content65994.html 1 讲好当代愚公移山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