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穆塔里甫(全名黎特夫拉·穆塔里甫)(1922—1945)是维吾尔族现代爱国主义诗人,他是维吾尔族现代新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自1937年开始文学创作,直到1945年23岁去世,创作了很多作品,1957年北京作家出版社和198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汉文版《黎·穆特里夫诗选》和《黎·穆塔里甫诗文选》两部。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文学作品里面有很多是以我国抗日爱国为题材的。他在1938年9月写的《中国游击队》《斗争》等诗歌中表达抗战时“炸弹如雨,毒气弥漫天空”中“我们英雄的游击队挺起胸膛”的战斗精神,表现“我们愈战愈强,前进再前进!沿着胜利的途径”的画面。在1938年10月,他写了共112行的长诗《中国》,诗中写到:“我们反帝的意志,/是刚强的、猛烈的,/瞧呵!/我们在进行着翻天覆地的/使敌人簌簌发抖的斗争。”诗作表达出有信心迎接一场战之必胜的战斗。
1939年秋,黎·穆塔里甫在家乡伊犁中学毕业来到迪化(乌鲁木齐),考入省立师范学校读书。这对他一生的思想和创作有着决定性意义。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潭秋、毛泽民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来到新疆开展工作。黎·穆塔里甫求学的省立师范学校,以及后来工作的新疆日报社,当时都是由中国共产党员担任主要负责工作的。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化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通过报刊杂志被大量介绍传播到新疆。革命真理和进步思想对诗人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读书期间和工作当中,黎·穆塔里甫还受到茅盾等文学家的影响,学习了马列主义文学理论并积极参加了各种抗日文学活动。在这些因素的引导下,他的文学创作各方面明显进步与提高,形成了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开始在《新疆日报》《反帝战线》等报刊上发表以反对日本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为主线的爱国主义题材作品。
黎·穆塔里甫更激昂的抗日战争题材作品如长诗《爱与恨》和《英雄的岁月》《创造解放的花园》《五行诗》《火山》《五月之歌》《巨人苏醒了》《祖国至上,人民至上》等诗歌作品,以及散文《她的前途光明远大》、杂文《“皇军”的苦闷》、话剧《战斗的姑娘》《暴风雨后的太阳》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广大人民抗日爱国的激情和战争取得胜利的坚强意志。诗人当时在中国共产党人主编的《反帝战线》杂志1941年第6期维吾尔文版上发表的诗歌《巨人苏醒了》,清晰地流露出对中国人民“举起铁拳”粉碎日本侵略者,战争必胜的坚定信念,诗人这样写到:
卢沟桥一声敌人的炮响,/把沉睡的巨人惊醒于梦乡。/腥风血雨中“速战速决”的叫嚣,/在巨人心中激起怒火万丈。/他说:“做奴隶可耻,沉睡并非祖传,/奋起抵抗呀,快奔赴战场。”/他大步走上战场,定要决一死战,/仿佛眼前已升起解放的曙光。/他举起铁拳把魔鬼击得粉碎,撼山的蚊蝇从此身陷泥塘。/作恶多端的毒蛇终于自取灭亡,/鸭绿江的激流冲得它晕头转向。/听,巨人已经吹响了进攻的号角,/胜利的旗帜已插向解放的战场。
1943年诗人写下了著名的叙事长诗《爱与恨》。长诗的故事是动人的。长诗的主人公“张”,因思念自己的未婚妻,而从前线逃回家来,见到了他父亲和未婚妻。可是,他的年老的父亲、未婚妻都以愤怒和冷淡的态度接待了他。他父亲斥责他,他未婚妻“浑身不断地打颤”问:“你那青年人的志气,/究竟在哪里?/你那永恒的誓言,/究竟在哪里?/这难道算你,/当了战斗的英雄?/这难道算你,/打垮了蛮横的敌人?/她又说:你该知道,/真正的爱情,/只能在斗争里成长;/它从斗争里汲取血液,/像火焰一样放射光芒。”青年人“张”感到羞愧万分,又重回前线,投入了硝烟弥漫的战场。长诗生动地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跟帝国主义战斗拯救国家于危难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责任。谁要是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它浴血奋战,谁就是英雄,就会受到尊敬。
这个时候,诗人黎·穆塔里甫还写了散文《她的前途光明远大》、杂文《“皇军”的苦闷》等。《她的前途光明远大》以拟人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伟大祖国“粉碎了敌人形形色色毒辣的手段和阴险的鬼计。她强大的力量振奋了人民,震动了全世界”。作品以火热的激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当时所进行的英勇的抗日战争。《“皇军”的苦闷》写两个日本士兵之间的对话:“这么说,摆在我们面前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别说是死,恐怕你的亲人连你的尸体也看不见了。”作品告诉人们,侵略中国的日本侵略者的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黎·穆塔里甫还创作出了抗日战争题材话剧《战斗的姑娘》和《暴风雨后的太阳》。这些剧作当时上演,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战斗的姑娘》写于1941年4月,共三幕剧。诗剧中有抗日游击队员赵明星、热情机灵的姑娘玉兰和她的朋友李亚芬、玉兰的父亲、母亲以及鬼子军官等人物。作品主要通过普通农村姑娘玉兰和李亚芬成长为抗日游击队员的历程,反映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建立崭新的新中国的主张与信念。玉兰为战士缝制军衣,组织妇女游击队参加革命做贡献。剧中她对朋友李亚芬说:“真理的经典武装了我的头脑,/这经典来自延安——革命的圣地。/它回顾了中国黑烟蔽天的过去,/它指明了中国光明远大的前途”……“只有人民战胜了敌人的时候,/中国妇女才会获得解放。”
《暴风雨后的太阳》写于1943年,是独幕诗剧。剧中的故事是:青年游击队联络员往游击队住的地方送信,在路上遇见了敌人,和敌人们展开了一场肉搏,结果受伤晕倒在地。敌人将之抓住并关起来,但游击队员决不向敌人屈服,上级派送的那封信被他藏在舌头底下,他什么都没有说。最后,他在晚上悄悄地挣断了捆绑,天刚亮就逃出来,但敌人追上了他。青年游击队员终于冲破枪林弹雨,在逃跑当中碰到了老游击队员。这时候敌人追过来,其他游击队员也及时赶过来,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青年游击队员在英勇的战斗中受伤,最后游击队员们消灭了所有的敌人。诗剧最后以游击队员们高喊“打倒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解放万岁!”而落幕。
黎·穆塔里甫在这两部话剧中,表现了游击队员们的英勇气概,热情歌颂了他们在这场斗争中的先锋作用和牺牲精神。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暴风雨后的太阳》里,上级派来的青年游击队联络员和隐藏着放哨的老游击队员之间的对话当中,我们看到了“延安发出了奋起抗战的号召,那里的一位巨人引导我们走上战斗的最前线”这样的对话内容。而在《战斗的姑娘》这一诗剧中,我们更突出地看到出现革命根据地的心脏延安和领袖毛泽东的名字。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当今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很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