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少数民族文艺

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 文学创作的多元文体呈现

□向笔群

新中国的成立,为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则进一步促进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繁荣。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突飞猛进,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无论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还是文学评论创作,都收获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百花园里大放异彩,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文体发展与繁荣势态,奏出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多声部、多体裁交融的进行曲。

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小说创作,老中青作家共奏凯歌,成绩斐然。老作家龙志毅、伍略、石定、滕树嵩、刘荣敏、吴恩泽等的创作老树新花、硕果累累,中年作家梁国赋、蒙萌、赵剑平、和国正、弋良俊、王运春、罗吉万、田永红、杨打铁、龙潜、韦文扬、文美鲜、赵朝龙、张国华、罗漠等的创作日新月异、成绩卓著,青年作家王华、肖勤、幺京、句芒云路、崔晓琳、侯乃铭、袁伟等的创作不断创新、渐入佳境。苗族作家罗漠出版《乡村与城市边缘》《一生长叹》等小说集,《一生长叹》蕴含历史语境下对生命的关怀。仡佬族作家王华著有长篇小说《桥溪庄》《傩赐》等,具有典型黔北仡佬族的文学特征。仡佬族作家肖勤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十月》等,多次荣获全国小说年度奖,出版小说集《小等》《碧血丹砂》等,《丹砂》获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白族作家景戈石出版长篇小说《白云山下是故乡》等,对人性的书写引起读者关注。白族作家郑吉平出版小说《最后一块田》,彰显“底层写作”特色。土家族作家文美鲜在《民族文学》发表多篇民族意识和地域性较强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成绩不凡。毛南族作家孟学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山路不到头》等,“80后”苗族女作家句芒云路与土家族女作家崔晓琳在《民族文学》《北京文学》《长江文艺》发表小说,均引起文学界关注与好评。土家族作家侯乃铭出版长篇小说《樱花飘零》《最后的梦园》《黔中魂》等,《黔中魂》全方位展示了黔东地域文化特色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存历程。可见,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文学作家的小说创作大多立足于本民族,书写历史进程中的民族发展及家国命运。

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散文创作,除老作家龙志毅、苏晓星、伍略、吴恩泽等有影响外,一批中青年作家也后来居上、颇有建树,如土家族的魏荣钊、刘照进、安元奎、张贤春、张进、田儒军、陈丹玲、张羽琴等,苗族的完班代摆、杨村、刘燕成、梁祖江等,毛南族的孟学祥等,水族的潘光玖、潘鹤等,布依族的吴茹烈等。他们在散文创作领域大胆探索,各具特色。魏荣钊出版长篇散文《独走乌江》《走在神秘河》,乌江文化与乡村文化相得益彰。刘照进的散文创作凸显叙述语言和抒情语言的弹性与张力,散文集《沿途的秘密》获贵州省文艺奖。安元奎是典型的乡土散文写作者,系列散文《古龙川纪事》彰显浓郁的地域文化乡愁。张进在《散文》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散文集《踏过乌江》《远去的山寨》,乡土情结浓厚。田儒军出版散文集《周家桠记忆》,书写对即将消逝的乡村的回忆。陈丹玲是土家族写作者中的后起之秀,在《民族文学》《山花》《天涯》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散文集《露水的表情》《村庄旁边的补白》等,注重对生存与生命的观照。梁祖江在文体方面积极探索,进行了一系列“微散文”创作。杨村出版散文集《让我们顺水漂流》,乡土与民族特色浓厚。完班代摆出版具有明显苗族文化基因的长篇散文《在历史的拐角处》等。刘燕成出版散文集《遍地草香》《贵山富水》《月照江夏韵》等,乡土情结与苗族文化相互渗透,获第二届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金贵·新人奖”。潘鹤出版散文集《韶华倾负》《千山是雪》等,记叙其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及生命追求。吴茹烈在《民族文学》发表《构坝,三月是一只马灯》等多篇散文,书写时代是他的创作主题。可以看到,乡土记忆、民族意识与家国情怀,是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作家散文创作的基点。

诗歌是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重头戏,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相对独立的诗人群体,如以喻子涵、安斯寿、徐必常、朵孩、非飞马、任敬伟、冉小江、水白、赵凯、张建波、冉茂福、蒲秀彪、陈顺等为代表的土家族诗人群,以末未、龙险峰、吴治由、马晓鸣、袁伟等为代表的苗族诗人群,以罗莲、杨启刚、牧之等为代表的布依族诗人群,以禄琴、阿诺阿布等为代表的彝族诗人群,以赵卫峰、空空、郑吉平等为代表的白族诗人,以姚瑶、朱良德、罗中玺等为代表的侗族诗人群,以姜代银、廖江泉、伍小华、弦河、肖磊等为代表的仡佬族诗人群等。喻子涵主要从事散文诗创作,著有《喻子涵的散文诗》《汉子意象》等诗集。安斯寿提倡“生活写作”,主张书写生活真实与生命感受,著有《寂境独语》《生活的真》等四部诗集。徐必常著有《朴素的吟唱》《风吹草低》《贵州组歌》诗集与长诗《毕兹卡长歌》,曾获第二届中国土家族文学奖。冉小江在《诗刊》《诗潮》《星星》等发表大量诗歌,出版诗集《当春天再次来临》。水白出版诗集《虫之声》《两个姑娘》等,曾获第五届贵州乌江文学奖。赵凯、冉茂福、陈顺等人的散文诗创作,以乌江与沿河边地为载体,乡土气息十分浓郁。末未出版《似悟非悟》《在黔之东》等四部诗集,曾获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金贵奖”及贵州文学奖,与非飞马、朵孩、任敬伟一起被称为“印江四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手法,在贵州诗歌创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龙险峰是一位抒情诗人,出版诗集《春天正在兜售爱情》《你是我除夕等候的新娘》等,在当下社会呼唤唯美爱情。吴治由著有诗集《观流水》《途经此地》、长诗《中国天眼简史》等,曾获贵州省第三届尹珍诗歌奖创作奖。马晓鸣出版《白日有梦》等诗集,注重诗歌的时代语境与社会效应。袁伟是苗族诗歌创作的后起之秀,在《诗刊》《星星诗刊》等报刊发表诗歌,出版有诗集《栽种春光》,被评为当代大学生“十大校园诗人”。杨启刚出版《遥望家园》《打马跑过高原》等诗集,《打马跑过高原》获贵州省第二届尹珍诗歌奖。牧之在《十月》《诗刊》《民族文学》等报刊发表诗歌,出版《山恋》《心灵的河流》《魂系高原》等诗集,是新时代布依族代表诗人之一。阿诺阿布出版诗集《水一直在岸上》,评论界给予较高评价。赵卫峰著有诗集《过程:看见》《本地之旅》等,与白族诗人黑黑、苗族诗人西楚被贵州诗坛称为“贵州诗歌三剑客”。空空是新时代贵州白族代表诗人之一,著有《人之高原》《不惑之书》等诗集。姚瑶诗歌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与童话特征,如《遥远乡村的黑色符号》《梦中的瓦尔登湖》等。朱良德出版《稻草哲学》等诗集,作品充满学理性思考。伍小华在《诗刊》《民族文学》《星星》等报刊发表过作品,出版有诗集《汉字经方》《低处》。弦河是近年来比较有创作后劲的仡佬族青年诗人,在《诗刊》《民族文学》等发表作品,唯美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浓郁。在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诗人的创作中,民族是他们重要的母题,同时又具有接纳外来文化的开放胸襟。

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除小说、散文、诗歌文体外,在报告文学、戏剧、文学评论方面也各有千秋。吴恩泽的报告文学集《脊梁》《崛起的山城》等,赵剑平的长篇报告文学《功勋》,王华的长篇报告文学《海雀、海雀》,张国华的长篇报告文学《绝不言弃》,徐必常的长篇纪实文学《爱心的河流》等,都产生了地域性影响,特别是王华的《海雀、海雀》荣获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这是贵州少数民族纪实文学创作的重大收获与突破。戏剧创作方面,苗族的伍略、林亚军,土家族的何立高,侗族的林盛青等都颇有建树,如林亚军与林盛青创作的话剧《严寅亮》就曾引起不小轰动。贵州少数民族的中青年评论家以龙潜、喻子涵、杨启刚、赵卫峰、孙向阳等为代表,龙潜出版有《圣殿之廊——新时期小说艺术论》《复兴之梦与花——新时期诗歌艺术论》《飞翔的幻影——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份评语》等,喻子涵出版有《新世纪文学群落与诗性前沿》《地域民族文化视野下的贵州作家群研究》等,杨启刚出版有《文学新浪潮》《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抒情》等,赵卫峰出版有诗歌评论集《高处的暗语:贵州诗歌》《变化:在本土道理与外地风水之间》等,孙向阳出版有文学口述史《心灵的守望——黔东作家访谈录》等。这些文学评论著作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纵观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大多数作家都属于跨文体写作,“跨界写作”的“多栖作家”成为贵州少数民族创作的主力军。无疑,这是新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另一种繁荣。

2022-08-08 □向笔群 1 1 文艺报 content66038.html 1 新时代贵州少数民族 文学创作的多元文体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