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强化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意识

□洪治纲

文学批评的理论意识,不是说文学批评需要以理论指导或介入,而是说批评家需要在批评实践中拥有理论建构的自觉意识。我们的文学批评一直处于零散姿态,各说各的,互不认同,批评的聚焦度和共识度特别弱,失去了上世纪80年代那种敏捷性和凝聚力,既无法推动一些重要文学思潮的形成,也无法推动中国当代文论的话语探索。我将这个现象,概括为文学批评缺乏应有的共识意识。其结果,用南帆先生的话说,文学批评就像中国足球,谁见了都可以踹上几脚。

文学批评要不要肩负中国当代文论的建构职责?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任何一种文论的形成,一定不是从中外理论的自由旅行和相互嫁接中得来的,而是由文学创作在长期实践中慢慢形成的。它需要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的紧密跟踪、批评、研判和总结,从中提炼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慢慢形成一种具有共识性的理论。它肯定不是几个人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众多批评家的共同努力。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创作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批评也一直保持着对这些创作变化的跟踪和研究,有些优秀的批评家也一直努力在进行理论提升,可惜缺乏共识意识,形成不了有效的当代文论。

在这方面,我自己也曾努力过。像中国新世纪的非虚构写作,明显不同于报告文学,且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如何从这种写作中提炼一些有规律、有价值的理论,使之形成一种中国当代文论之有效部分?为此,我们曾与《当代文坛》《探索与争鸣》等刊物联合举行了多次研讨会,包括非虚构写作与社会学中的社会调查、非虚构写作与历史学中的口述史等比较性研讨。我们想从一些关联性的领域中探讨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别,寻找中国非虚构写作的独特属性以及它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虽然我们在这方面还在努力,但效果已慢慢显现出来,且有了一些共识度。

建构中国式的当代文学理论话语,文学批评其实负有重要责任。我们的文学批评,除了有效跟踪创作实践,可能需要强化理论建构的自觉意识。

(作者系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2022-09-26 □洪治纲 1 1 文艺报 content66727.html 1 强化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