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回顾和总结的底气

□兴 安

创意合作部是一个年轻的团队,除了我这个“60后”,全是“70后”“80后”,由此我混迹其间,常常忘了自己的年龄,感觉也和他们一起成长,感受和亲历着作家出版社前进的脚步,一晃已近9年。于今,我已到退休之年,却真切地感到依依不舍。但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如果没有这种新旧的更替,社会怎么发展和进步?

2014年,我来到出版社,组建了这个叫“创意合作”的部门,其中一个重要任务是负责对外合作的事情,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图书项目和选题,并按照既定的要求和模式编辑制作成书。这是个没有挑战的工作,长此以往,编辑会丧失独立策划和创新的能力,成为为人作嫁衣的编校者。我自23岁做编辑起,就不喜欢为人作嫁衣这个词,我比较认同萨克斯·康明斯的比喻,编辑应该是一个“清洁维修工”,而且他说:“书是集体努力的产物。”我相信这一点。

作家王松几次说我在编辑他的书的时候起“飞智”,“飞智”是相声界的一个词,就是突发奇想,以致产生超出常规的创意和效果。这当然是王松对我的鼓励。一本书,从作者开始创作到完成稿件,再由编辑审校、修改、编排,然后组织设计、印刷,最后推向市场,编辑在其中起到了类似电影拍摄过程中导演的作用。他需要与作家沟通,需要做出判断、提出建议,甚至修改加工,需要全方位地对一本书负责。后来出版社领导看到了合作出版的弊端,逐步压缩合作出版的规模,开始更多发挥年轻编辑们的自主创新和开拓能力。于是编辑们放开手脚,不仅主动策划选题,还积极参与和组织营销和宣传工作,策划和出版了一系列好书。最明显的进步是在2020年上海书展上,全社一共举办了7场新书发布和签售会,我们部门就占了5场,分别是张平的长篇小说《生死守护》、王小平的长篇小说《三色镯》、王松的长篇小说《烟火》、潘亦霖的访谈录《我,来自广院》和王霄夫的长篇小说《上海公子》,收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其中《三色镯》一书在上海书展上千场活动中,被评为“书展十大活动”。一旦开动脑筋,这些年轻编辑的能量是无穷的。

这些年,我们一共出版了400多种图书,其中《苦难辉煌》已经成为出版社经典的畅销书和常销书,共出版了平装版、精装版、大字版、青少版和典藏版五个版本,至今已经发行过百万册。还有《一个人的张灯结彩》《穹庐》《暖夏》《驻村笔记》《骑马周游世界》《我是夏始之》《海奥华预言》《大河初心——焦裕禄精神诞生的风雨历程》《北平无战事》《纸上繁花》《英格力士》《做局人》《铜行里》《从黄土高原到白山黑水》《妇女简史》《人类笔记》《生死叠加》《小别离2》等,其中《文坛新观察》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暖夏》入选2021年度“中国好书”,《驻村笔记》《骑马周游世界》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加油站的故事》获第八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我是夏始之》获得第十九届百花文学奖,《生死守护》获首届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第三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并入选“2020年度影响力图书”。

回看这些年,我感觉我们确实收获满满,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想。编辑们能干却又低调,默默地为出版社添砖加瓦,创造着辉煌。作家出版社的传统是强调编辑个人的独立操作能力,而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更注重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互补,比如在书的编辑、推广和宣传方面,充分发挥协作精神,使编辑部成为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在这里我要写下这些编辑的名字:丁文梅、宋辰辰、杨兵兵、朱莲莲。

最后有一件事,让我至今耿耿于怀。在去年的全社编辑总结会上,我因为面临退休,回顾了自己到出版社以来的难忘经历,发表了一通心得感慨,有些伤感和激动,或许正是因此,我被评为出版社2021年度的优秀编辑,我知道这是社领导和同仁们对我的勉励,但我从心底里希望这个奖励应该给我们部门的年轻编辑,因为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我有回顾和总结我们工作的底气。所以我要感谢他们,也感谢这些年的美好时光。祝福作家出版社在新的十年里更好,再创辉煌。

(作者单位:作家出版社创意合作部)

2022-10-10 □兴 安 1 1 文艺报 content66858.html 1 回顾和总结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