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我们这十年

在民族文艺的长空翱翔

□何 美

雄鹰比翼,翱翔云霄。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融合的多民族国家。新时代十年来,我国民族文艺大放异彩,构成了党的文艺事业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创作上不断攀新峰

近年来,各地各族各艺术门类竞相推出精品力作,名家新秀闪耀华夏民族文艺苍穹。民族舞剧《五星出东方》《骑兵》、彩调剧《新刘三姐》等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奖。“黄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岗,看那铁路修到我家乡,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一曲歌颂青藏铁路建设的《天路》从2001年传唱至今。同名原创舞剧在舞台上讲述“千里青藏一根轨”的故事,“打墙群舞”激情舞出时代精神。同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创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也亮相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水草舞”“珠岚舞”灵动摇曳,捧得中国舞蹈“荷花奖”和“文华奖”。民族舞剧《茶马古道》以川藏茶马古道见证民族血脉相融,格桑梅朵与茶生的双人舞,还有背夫茶包舞、洗脚舞、煮茶舞等群舞,艺术语汇丰富,生活气息浓郁,喜捧“荷花”。大型实景演出《千回西域》《昆仑之约》等也成功展演。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国家孩子》记录内蒙古牧民收养三千多名南方孤儿的无疆大爱。新疆题材的影片《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阳光照耀塔什库尔干》都拍摄于帕米尔高原,主创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精神,在高海拔坚持高标准创作。这两部片子都属于“民族团结、爱国护边”题材,着眼于塑造数代援疆人和建设者群像,获得国家电影局专项资金资助。“索玛花年年开放,男人们的月琴把快乐弹响。生命中的日子在歌唱……”反映彝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电视剧《索玛花开》的主题曲唱响;电影《十八洞村》展现湘西苗族风情和精准扶贫苗寨“样板”。影视作品形成“草原叙事”“高原叙事”“山寨叙事”等多元化风格,艺术呈现民族地区美丽景观与时代宏阔主题,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和美誉度。

人才队伍进一步汇聚

天空是雄鹰的舞台,高峰是攀登者的使命。登峰路上,各地各族文艺家既弹“古曲谱”,也奏“新乐章”。

草原飘来悠扬的马头琴声。2022年是被誉为草原“红色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成立6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乌兰牧骑队员回信5周年。内蒙古各地活跃着75支乌兰牧骑队伍,队员3500多人。他们是报幕员兼歌手、舞蹈演员兼器乐演奏员,演出前后还帮农牧民剪羊毛、修理农机等。按照中国文联《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志愿服务的意见》部署要求,新疆全区文联组织组建了120多支“石榴籽”文艺小分队。

电影工作者努力以影像展现时代的崭新气象。新疆电影人创作了《真爱》《远去的牧歌》《钱在路上跑》等一大批电影、纪录片和电视剧。《阿拉姜色》《旺扎的雨靴》等一批作品展现了藏族电影人的风采。中国电影家协会2010年成立民族电影工作委员会,每年举办金鸡百花电影节少数民族影展。国家民委、中国作协2013年启动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完成首部裕固族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等。中影译制中心民族语译制部和全国11个民族语译制中心的少数民族语电影译制工作取得成效。在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西南边陲,云南等省份的电影人自2011年起每年获得专项资金支持译制电影。藏语电影译制团队不断发展壮大。百川汇海,众木成林。

长效扶持机制发挥作用

中国文联文化润疆专题工作会议、文艺援藏专题工作会议今年先后召开,建立协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

民族文艺采风创作、展览展演、评奖评论、人才培训、文艺志愿服务等活动如火如荼。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曲艺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等,连年赴宁夏、甘肃、贵州和海南等地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送欢乐下基层”“到人民中去”“文艺进万家”等文艺采风创作和志愿服务活动,推出《边疆颂歌》原创音乐专辑、“天域舞风——原创西藏题材舞蹈作品展演”、“天山放歌——新疆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摄影展等。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自2015年启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艺骨干培养工程”,先后举办13期研修班,培训少数民族地区舞台、影视、造型等艺术门类的文艺骨干约600人;并延伸服务纳入“铸梦计划”“携手铸梦工程”等活动范围,积极推出民族艺术成果。中国美术家协会2009年以来与民族地区、民族院校合作举办了一系列民族主题大型美术展览,包括“灵感高原”“天山南北”“浩瀚草原”“七彩云南·多彩贵州”“美丽南方·广西”等主题;于2011年立项实施“西部少数民族美术人才培训发展计划”,举行十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美术家高级研修班及作品展等;2013年成立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举办五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和发展论坛。文化润疆、文艺援藏等工作持续开展,“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前景良好。

新时代民族文艺评论工作开创新局面。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有关单位组织“新疆和西藏文艺的美学特色”主题征稿;《中国文艺评论》月刊策划“民族文艺新观察”专题文章。2018年中国评协、新疆文联主办全国民族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七届中国民族影视高层论坛、两届敕勒川文艺论坛等均有效避免“重创作、轻评论”“重表演、轻学术”的问题。18卷《百年广西多民族文学大系(1919-2019)》和《广西美术发展史》《广西美术图史》《广西当代中国画作品集》等,展现壮美八桂的民族文艺成就。《文艺美学探赜》《内蒙古电影六十年艺术创作史》《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史》等著作和《民族艺术》《民族艺林》等文艺刊物积极探索民族文艺美学理论的话语建构。

总之,新时代的民族文艺力攀新峰,精品力作与名家新秀涌现,创作理念更新,长效机制完善,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民族事业和文艺事业的高度重视,得益于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各民族艺术家不断加强思想引领力和理论创新力,在把牢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学、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与跨学科、跨文化理论提升作品的思想内涵,努力奉献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

2022-10-14 □何 美 1 1 文艺报 content66924.html 1 在民族文艺的长空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