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意外身亡案件牵引出警察与嫌疑人间的命运羁绊,伴随调查的深入,男女主间的情感博弈愈发暗流汹涌,牵引出更为复杂的罪案旋涡与人性波澜……日前,韩国导演朴赞郁凭借电影《分手的决心》在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一举斩获“最佳导演奖”,引发各界热议。这部兼具悬疑罪案与爱情元素的佳作,也吸引了众多观众观赏与解读。
与视觉风格个性强烈、内容尺度大开大合的《我要复仇》《老男孩》《亲切的金子》“复仇三部曲”不同,《分手的决心》既没有情欲纵横的香艳场景,也没有直白血腥的暴力画面,朴赞郁却在一段看似“老生常谈”的悬疑爱情故事中融入了更多值得玩味的“山海绝景”与“人性暗流”,在影像表达、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上实现了对自我的又一次超越,以大量具有“诱导性”视觉手法实现叙事表达“错位”与人物视角“调换”,将一段罪案与情感细密交织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众多绝妙的细节铺陈和情感线索令人遐思无限、回味延绵。
从视觉层面,朴赞郁在本片中为观众脑海中植入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艺术化意象。无论是暗指男性傲慢与力量感的“山”,还是隐喻女性韧性与感性化的“水”,亦或是令人难以捉摸且充满迷离与秘密的“雾”……从绘画布景到自然环境,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具有东方气质的情爱哲思隐含其中,与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交际彼此重叠。而在摄影技巧上,大量视觉上的变化呈现了人物关系的微妙变化。比如,在男女主在镜子前对谈的场景中,真实世界的互动与镜像中焦点游弋的画面,构筑起两人心灵的倒影,充满画面张力的同时隐喻着二人的心理博弈与亦真亦幻的情绪。当我们伴随男主的视角探索案件的同时,以男性目光审视的关于案件、婚姻与情欲的关系,也深陷入朴赞郁刻意设置的“诱导性”画面,对女主生发出带有好奇心、暧昧感的视域。伴随情节的逐步推进,观众的视角才得以由外物延伸至心灵,实现对自我的内视。
在叙事层面,朴赞郁虽然将爱情线索与悬疑案件捆绑,却没有陷入故意营造紧张感或情欲感的窠臼,也没有一味强调作案手法的猎奇与情感浓度的骤增,而是选择以多个案件伴随人物关系的变化,以层层递进的方式自然推进故事。同时,在叙事中引入《论语》《山海经》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为叙事过程增添了一份人文艺术性与魔幻现实感。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与实体风光以及人物性格共融,成为叙事的一部分,当男主对亡者与爱人的态度,伴随着其对案件的态度而发生着变化,叙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就呼之欲出了。实际上,朴赞郁将罪案与爱情中彼此攻防的心理博弈,成为了男女主二人间纠葛缠绵的情感游戏,女主从为了自顾而犯罪,到为了他爱而犯罪的过程,叙事在男女主彼此的吸引中实现了“错位”,也由此实现比故意制造强情节更有力量的叙事表达。
在人物设置上,男女主二人间的对立身份,历经了多次心理变化与角色换位,看似游离于逻辑之外又暗合人性本源。一位是被庸常情感束缚却被罪案吸引的警察,一位是情感热烈却被恶意情感包裹的孤女,两人因罪案而生的相逢或许正是命中注定。案件调查的推进中,两人的关系不断地发生变化,主动与被动方的转折点既是案情也是人性。与《白夜行》《白日焰火》等具有爱情元素的罪案片相似,本片同样具有“蛇蝎美人”的女性形象塑造。在朴赞郁的一系列作品中,女性角色都是如此炽热和突出,而本片中的女主具备着具有主动性与不确定性的独立的爱欲。女主身上那份近乎更为复杂和真切的对爱的执着,在与男主相遇后开始衍生为更加剧烈的心灵碰撞,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确定性的发展。男女主之间爱情由此与罪案关联,也与爱情本身的不确定性相呼应。
“你说爱我的瞬间,你的爱就结束了。你的爱结束的瞬间,我的爱就开始了。”当一切秘密被揭开,女主非理性的爱背后却是如此理性的手段,当观众随着男主的视线来到那片归于虚无的沙滩,在人性的波澜之下,一切都变得更为剧烈,也终将回归平静。当“山海界线”已然消失,本片的情绪抵达高潮,女主终于留给男主一个永远不确定的谜题。
无论是艺术的世界,还是生活的真实,爱情始终是个秘密。如同王家卫导演的电影《2046》中,藏在2046房间里的那段往事无人能作答。关于情感的不确定性堪称世上最难破解的悬案。在朴赞郁的电影中,角色们为爱而屡屡破界,为爱而自我牺牲,这或许既是《分手的决心》中女主的决意,也是朴赞郁罪案叙事中对人性心理反复探索的解题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