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藤的长篇小说《北地》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在主人公常克勋晚年卧床之时,其子重返父亲奋战的北疆城乡“找魂”的故事,不仅反思性地回望了在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进程中,北地开发建设者们深沉的家国情怀、坚韧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还在儿子常寒松北地之行定格的白山黑水的风物传奇中,潜伏了一条生态文明的忧思复线,使之在丰富宏大历史叙事的饱满笔触中,以一种当代性意识提升了作品的境界,为我们从生态文明视角解读提供了合法性依据。老藤说:“如果从内容上看,对东北风土人情的全景式描绘和人的灵魂考问也许算是特色吧。”作为敏感于时代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作家,老藤必然在作品《北地》中以如椽之笔触及时代的神经,在时代的大舞台上奏响复调的共鸣曲,其中的乐章之一是生态文明的独特声响。既有着格拉秋山散淡的扫帚梅和傻呵呵的狍子、靛蓝的钢笔水花、黏稠得有如一江豆油的嫩江、五间房厚实柔韧的木耳、油润的红松子……样样说来都有独特之美;也有着雾霾、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城市“热岛效应”、水体富营养化……触目惊心的生态问题迫在眉睫,饱含了老藤对北地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理念的社会共识是深刻反思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果,《北地》同样以文学的视角深刻揭示了片面发展的代价。五龙背被采挖一空,导致严重的地下水污染,“矿址上长满了苕条和各种灌木,红松蔽日、松子飘香、泉水叮咚的五龙背早就不在了,专家说五龙背想恢复到开矿前的植被,至少需要两百年”。这样的结局令人扼腕。此前,面对村民希望不要在五龙背开采玛瑙的请愿时,常克勋说:“当保护与开发产生矛盾时,应该两全相较取其轻嘛,不能因为保护就什么也不能动。”历史的教训给人以警醒,为了短期利益去破坏五龙背的悲剧是特定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文学的描绘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不顾一切发展经济的思想局限性。
时代机缘推动了“生态美学”的出场。作为生态学和美学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问题域中的交融,“生态美学”是从生态学视角对美学研究的切近,其诉求重心在于“生”,有了生命体才会有所谓“生态”。同时,生命体依赖于其生成的环境,且必须和其他生命体构成一种共生关系。二者失其一,任何生命体都将不复存在。全球暴发的新冠疫情,无疑对人类文明发展方式和发展理念敲响了警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特别是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人类终于认识到“人类中心论”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人类在自然中与环境一体,是自然生态的一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是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人与自然“共生”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前提。
生态美学不止于人与自然环境,还包括人与社会的和谐,特别是城市发展理念的选择,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公园城市等都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数十年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亿人从农村搬迁到大城市以获得高薪的工作和舒适的生活,城市化进程稳健发展。然而,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新颖时尚的城市面相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北地》中常寒松与任多秋二人行至奇克,虽是第一次到,看到的却是“一座似曾相识的县城”:方格式街道、穿靴戴帽的楼房、微缩版的长安街路灯。任多秋深感惋惜地认为,奇克依靠临江地利,完全可以规划成一个放射状城市,当大小广场和街道依次相连,在空中俯瞰奇克就会像半轮江月照亮串串珍珠。他感慨道:“无论东西南北只要你走过一个县城,就等于到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县,因为县城几乎千篇一律,让人难以区分。”在城市化进程中,资本的逐利本能在造就一系列商业中侵蚀了地方文化的淳朴性和亲近感,这些商业空间占据了城市的中心地段成为标识性符号,如一些全球知名品牌快餐店无论开在不同国家还是一国之中的一线城市或小县城,商标永远醒目熟悉,内里的装饰及售卖的食物也没什么不同,哪里还有地域文化色彩?任多秋感叹道:“我们过于注重模仿,忽视了最重要的差异,结果所有的孩子都是多胞胎或者克隆羊,文化色彩渐渐被淡化。”
《北地》中“归以谢施,推以配天,子子孙孙,福禄永延”的祝词,征用的是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彰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呵护。《北地》中无论是五间房的山洪暴发、宝山的地下水污染,还是伊林密河的尾矿砂污染,都是决策者无视自然警告或轻视当地民众劝阻的惨痛后果,也是“榻上呓语”的反思与自省。反思中的常克勋终于意识到村村有炊烟的北地,才是一幅人间美好画卷:炊烟之内是人民,炊烟之外有鸟鸣。
2022年是罗马俱乐部里程碑式报告《人类增长的极限》发表50周年,它警示我们:如果人口、工业化、资源使用和污染的增长趋势保持不变,我们将达到并在未来100年的某个时候突破地球的承载能力。1972年通过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指出:“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人类至关重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应尽的职责;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50年的风云变幻、国际形势的波诡云谲和难以尽数的生态灾难事件,无不关联着人类文明如何发展。什么是好的发展理念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选择?一定意义上,生态文明视角是评判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尺度之一,对处在伟大复兴关键期的中华民族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小说结尾处,常克勋从昏迷中清醒过来,久久凝视那张突出田野、村庄和炊烟的照片《北地炊烟》,足足有三分钟。老爷子指着照片说:“炊烟在,北地就在呼吸,魂儿就没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