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凤凰书评

且将新火试新茶

——由长篇小说《望江南》引发的一些思考 □王晓乐

11月6日,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的长篇小说《望江南》20万册纪念品读会在杭州纯真年代书吧举办。责任编辑谢园园、营销编辑张恩惠和作家进行了精彩对话,她们谈创作、谈编辑、谈营销,谈得鲜活而又质朴。原定两个小时的品读会因听众的热情和“有话说”,持续三个小时才依依收束。关于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小说中那些“最喜欢的人”“最心疼的人”等话题引发了一场学术论述和散文式抒情。

时代与人是长篇小说的领地与战场,没有一种文体比长篇小说更能深切地、深入地来书写和叙述时代与人。那些稻田、村庄、街道、河流……在历史中日益模糊远去,小说却让它们泛起稻浪、升起炊烟、人声鼎沸、奔腾回旋……找回了细节和温度,构建起一个崭新的世界,来安放我们的情感和梦想。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每一部不朽的经典力作,无论是书写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还是描摹幽微复杂的心灵世界,一定是一个时代及其精神的折射与写照。所以鲁迅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

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日趋繁荣。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出版长篇小说已过万种。正当其时,中国作家协会牵头发起“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不仅着眼于作家创作,更是联络、引领、聚合、发动文学创作生产传播转化各环节的中坚力量,为文学精品的产生加压赋能,力推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今年7月31日,首批名单在湖南益阳发布,19部长篇小说入选“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这既是一个标志,也是一种召唤。

浙江文艺出版社在推动优秀现实题材文学精品力作的出版上,深感责任重大,也倍感压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实施以人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深化“万千工程”,打造全域美丽全民富裕大花园。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新鲜题材,为文学出版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也为精品出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

近年来,我社立足专业,聚焦名家名作,以专业产品线建设厚植当代原创文学出版土壤,不断加大长篇小说的投入,重视中长期布局,出台配套扶持政策,鼓励原创文学精品生产,以严谨的选题论证制度确立优质项目入库,建立项目动态分级制度,配备相应的出版资源和营销资源,积极推进长篇小说产品线建设。

随着诺奖得主莫言作品系列持续不断地推出,茅奖得主阿来作品系列、王旭烽茶人系列、格非作品系列的垂直深耕,我们聚集了一批名家名作和实力派作家,王旭烽的《望江南》、艾伟的《过往》《镜中》《盛夏》等、海飞的《醒来》《苏州河》、杜阳林的《惊蛰》、赵柏田《我的曾外祖母》《银魂》、唐颖的《另一座城》《阿飞街女生》等、禹风的《大裁缝》等一批原创小说陆续出版。叶舟的《凉州十八拍》煌煌百余万字,是一部以千里河西为背景,以古凉州为原点,聚焦河西走廊文化、历史、人物的史诗般壮阔的长篇小说,即将由我社出版。

几年耕耘,渐成气候,无论是长篇小说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已有了些小小跨越。《醒来》入选中宣部2020年“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苏州河》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望江南》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凉州十八拍》入选 “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我社长篇小说在评奖推优中逐渐显山露水。在具有标识性的浙文散文典藏出版外,当代小说出版渐成另一翼,正振翅欲飞。

随着出版业态进一步变革,编印发供已经打破原来的意义边界,被赋予更多新的内容与属性。这几年我们加快了新媒体矩阵建设与布局,加快建设包括图文账号矩阵、短视频账号矩阵、自营渠道矩阵在内的“一书一世界”新媒体矩阵,聚合流量,在出版端更好地服务作者,在销售端更好地服务读者。

去年我社试行营销编辑下沉编辑部,在选题策划论证阶段营销编辑就进入一本书的创造中去。这样营销编辑和责任编辑一起,让一本书的发生与传播有了更多有效尝试,在不同平台以不同内容形式较为精准地触达不同受众。更重要的,当一本书被郑重地、个性化地对待,出版从业者心中对图书的信仰也会慢慢地被呵护和滋养,当出版成为一种志业,被激发的热情与创造力便焕发出无与伦比的力量。

目前看来,这些新的机制与举措对精品出版,尤其是长篇小说的宣传与营销起到了明显有益的效果。如《望江南》于2月28日上市,至今实现了20次加印,陆续登上“中国好书”月榜等诸多榜单。《望江南》的有声书、电子书、数字藏品等,我们都做了尝试与开发,收获不少惊喜。出版一个月后,《望江南》实现了版权“走出去”,德文版入选“2022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尼泊尔文版入选“2022年丝路书香工程”,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茶人身上蕴藉的中国精神。杜阳林的《惊蛰》讲述一个农村少年坚韧的成长史,广受读者喜爱和好评,一年内加印13次,俄文版入选“2022年丝路书香工程”。王旭烽和杜阳林双双入选2022年第八届当当影响力作家榜。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东坡由杭州移守密州。熙宁九年暮春,他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写下《望江南·超然台作》,其中有“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句,表达了诗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人生境界。这也是长篇小说《望江南》的文眼,在新中国成立前后,茶人们 “且将新火试新茶”,华茶逐渐向好,无论是精行俭德的杭嘉和,还是在困顿中画扇面度日的杭盼,都是王旭烽笔下“永远向着光明进发的人”。如今,无论是长篇小说创作涌现的新题材,还是文学面对全媒体时代的营销、传播、转化的新命题,都需要我们“且将新火试新茶”,在实践中去探索,在行动中去成就,来推动出版的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书写新时代的优秀长篇小说传之久远。

(作者系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2022-11-20 ——由长篇小说《望江南》引发的一些思考 □王晓乐 1 1 文艺报 content67516.html 1 且将新火试新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