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华文文学

瑞士华文作家余心乐:

海外华文“侦推文学”的先驱者

□钱 虹

余心乐

侦探推理小说(简称侦推小说)是西方大众文学的主流,在日趋电子化的当今世界,这一文体的魅力堪称足以和电子产品分庭抗礼。身居瑞士的华文作家余心乐,数十年来孜孜不倦地创作了多部赢得国内外同行和读者好评的推理小说,被业界誉为海外华文侦推文学领域的“先驱者”。

余心乐原名朱文辉,毕业于台湾文化大学德文系,1975年进入瑞士苏黎世大学传播学系和社会心理学系攻读硕士学位。之后留在瑞士工作、生活已逾40余年。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以“余心乐”之笔名,陆续发表、出版了《松鹤楼》《生死线上》《真理在选择它的敌人》《推理之旅》《邮差总是不按铃》《命案的版本》等中长篇推理探案小说。1992年8月瑞士著名汉学家胜雅律教授曾在《新苏黎世日报》撰文介绍余心乐的推理小说;同年9月,《伯尔尼日报》的记者对余心乐做了专访,并以接近整版的篇幅介绍这位华人作家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2022年7月30日,“重返神探死亡现场──台湾犯罪史上最初长篇本格经典·余心乐《推理之旅》讲座”在台北举行,演讲者将此书与日本和法国侦推名家的两本侦推名作做了对比,指出《推理之旅》在内容与结构上对比于这些名家之作也毫不逊色。

余心乐曾在《〈侦推文学面面观〉自序》中写道:“侦推文学,在当前的西方是属于大众文学的主流……惟在华文世界,则一直(至少1987年以前)缺乏有系统的推介、论述与导读……华文作品,几乎不见较具国际水准之作,而一般读者的口味,似乎也一直被日本牵着鼻子走。如何鼓励华文作家投入这一新文类,如何带领读者进入侦推文学的世界去精赏细品各家的名著,在需要一本深入浅出的‘导游手册’,拙稿《侦推文学面面观》便是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之下撰写的。”此时的余文乐,已不是大学时代那个只凭一腔狂热的侦探小说迷,而是一位受过西方高等教育的学术训练、具有广博学识和学理素养并能将其融会贯通的学者型作家。他对始终热爱的“侦推文学”,有了比一般作家更全面也更深入的研究与赏鉴。《侦推文学面面观》全文洋洋洒洒十六七万字,从目录就不难发现该书对于侦推文学所做的史料梳理和文献研究的学术含量,其价值不亚于一部世界侦探文学史稿,自古至今,分门别类,翔实丰富而又通俗有趣。

从《圣经》中贫穷的该隐因妒忌亲兄弟亚伯的富裕(“乃生杀机,将之谋害,夺了他的牛羊,迁往北方,即伊甸园之东,是为人类史上第一宗谋财害命的罪案”)到17至19世纪悬疑小说及侦探小说在欧洲兴起的溯源,再到近代至现代英国柯南道尔、克里斯蒂娜,美国韩美德、钱德勒等数十位重量级侦推作家及其作品的评述,以及德语系国度(瑞士、德国、奥地利等)的侦推文学的演进与发展等等,该书既有对于侦推文学的学术阐释,又有对于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条分缕析。

作为华文作家,余心乐从1989年推出首部推理小说《松鹤楼》开始,就在作品中将“‘异国风情’的布局和解谜方式”于其创作中付诸实践。他说:“我笔下所出现的情节,清一色是以瑞士做背景,人物华洋皆有,也因为如此,才可能在国情、种族、语言、心态、思想、生活习惯、行为模式、道德规范、价值判断等等有所差异的情况之下,发生矛盾与冲突,因而构成小说中犯罪或命案的要素。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瑞士友人喜欢读我小说或大力鼓励我朝此写作方向继续迈步的原因──他们把我笔下对瑞士的描写,当作一面镜子,认为透过外国人对他们社会民情的观察,往往能点出一些他们该体觉却浑然不觉的事物!”

在余心乐已面世的推理小说中,从《松鹤楼》到《命案的版本》,形成了“张汉瑞探案系列”。其中的破案功臣张汉瑞,是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留学生(其中或多或少都带有作者本人的生活阅历)。他在瑞士境内或打工的餐馆(如《松鹤楼》),或导游的旅途(如《推理之旅》),或往返的火车(如《生死线上》《真理在选择它的敌人》),或友人的住宅(如《命案的版本》)等处发生命案之后,巧用中华智谋与逻辑推理协助瑞士警方侦破形形色色的案件。余心乐的创作意图很明确:即在世界侦推文学史上塑造一位普通平凡而又接市井地气的华人青年业余侦探形象。例如在《松鹤楼》中,张汉瑞以留学生身份周末在“松鹤楼”中国餐馆打工挣钱,整天忙得脚不沾地,除此以外,他还不时利用业余时间接受将外商产品说明书从德文译成中文的书面翻译工作。而恰恰正是其中一份瑞士某家著名电子企业最新研发的新型汽车电话及手提行动电话设备产品说明书的翻译,使他在餐馆发生人命案后,终于推断出凶手其实就是利用了新型汽车电话及手提行动电话设备而造成“不在场证明”的假象。他在揭穿凶手费尽心机设计案发时“不在场证明”诡计时说:“他用的是我们中国传统计谋学中的‘声东击西’和‘移花接木’两计,以达到‘金蝉脱壳’这一计的效果。” 可见,中国的计谋学与严密的逻辑推论相结合,使在中餐馆打工的年轻留学生张汉瑞,俨然成了破案高手。余心乐创作的《推理之旅》《生死线上》《命案的版本》等推理小说,无一不是中华智谋与逻辑推理相互取长补短的探案结晶。

“本格派”,是侦推小说界的一种流派,又可称为正宗、正统、古典派或传统派。这派小说常以逻辑至上的推理解谜为主,并以惊险离奇的情节与耐人寻味的谜团,通过逻辑推理推动情节发展。其中常有密室杀人或孤岛杀人等诡计类型,如克里斯蒂娜的《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无人生还》等,其中塑造的比利时大侦探波洛的艺术形象,犹如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一样家喻户晓。余心乐的推理小说,大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本格派推理小说,用他自己的话说:“比较偏向于当前亚洲人比较受欢迎的‘英式古典传统侦探小说’与‘欧洲大陆的社会批判与心理犯罪小说’,取其两派之长、补其之短,加以混合成自己的风格。”例如《松鹤楼》《生死线上》《真理在选择它的敌人》都设置了可谓天衣无缝的“不在场”谜团;《推理之旅》兼具“密室杀人”“案中案”和“不在场”三大侦推元素;《命案的版本》则将两桩夺命案件结合起来,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张汉瑞这位华人青年探案高手从不“喧宾夺主”,主要还是协助瑞士警探,或帮忙语言翻译,或提供犯罪证据,或坦陈破案思路,或弥补推理漏洞,最后由警方定案。但他在破案过程中显露出来的中华智慧与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不能不叫人惊叹。

2022-11-25 □钱 虹 瑞士华文作家余心乐: 1 1 文艺报 content67643.html 1 海外华文“侦推文学”的先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