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为文艺工作提供了丰富思想滋养和科学创作指引。文艺评论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有力手段,一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始终把文艺评论工作放在文艺工作重要位置,不断改进文艺评论工作,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多措并举推动文艺评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在对文艺领域的长期关注、研究、参与中,内蒙古自治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形成了一定的专业优势、品牌优势与人才优势,具有较成熟的开展文艺评论工作的经验。首先要办好内蒙古文联主管主办的文艺理论评论刊物《金钥匙》,加强与相关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发挥文艺评论主阵地作用,有力引导舆论、市场和大众。同时进一步重视文艺评论的积累和建设性工作,组织力量挖掘内蒙古文艺的矿藏,收集整理与出版相关文献史料。以《草原·文艺论坛》为例,10年来已累计发表各类文艺理论评论文章超过1500篇,对于这些未被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录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加以整理研究,或建立文献索引,或开发建设数据库,或出版图书,深入挖掘其价值,为开展后续研究工作夯实基础。
二是加强网络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建立线上线下文艺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建强文艺评论阵地,营造健康评论生态。建强用好网络文艺评论阵地,既是当前文艺评论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促进文艺评论繁荣发展的有效路径。要在巩固传统文艺评论阵地优势的基础上,依托“内蒙古文艺”客户端、微信公众平台及相关网络媒体平台,建立全区文艺评论新媒体矩阵,积极开设网上文艺评论专栏、专版、专区,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
三是开展健康积极有效的文艺评论。新时代文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健康积极有效的文艺评论,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紧密相连,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如何让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相互砥砺、有效互动,是文艺评论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内蒙古文艺评论目前的状况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专业权威、有公信力的文艺评论还不多,对各种不良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亮剑”、善于“剜烂苹果”的文艺评论成果还不够多。要打破内蒙古文艺评论的现状,首先是要找到内蒙古文艺的优势与短板,结合实际、不等不靠,让文艺评论更具主动性和预判性,走出孤芳自赏、坐而论道的小圈子,进一步加强同时代和社会的关联,同时要将文艺评论工作前置于文艺创作,以国家和自治区对文艺创作的需求为导向,注重文艺创作的自身规律,组织文艺评论家深入创作一线,通过全过程参与,对作品进行创作前的论证和指导,在创作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评论。
四是重视“文艺评论两新”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文化繁荣发展,越来越多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在文艺创作的各个环节展现风采、发挥作用。相对于其他艺术门类,“文艺评论两新”的作用尽管还有待凸显,但在各类网络平台仍然有他们发表的意见、传达的思想,随着时代发展,势必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力量。要为“文艺评论两新”提供更多空间和更好条件,保障他们都能够在文化建设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要组织力量,研究和探寻“文艺评论两新”的新思维、新特点、新类型、新表达,营造合适的文化环境,令其扬长避短,为文艺评论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五是持续加强内蒙古文艺评论人才建设。文艺评论工作的有效展开,人才是关键因素,需要组建一支有本领、有担当、有活力的核心评论员队伍,针对本地区、本领域重要作品、重要文艺现象积极有效发声,努力培育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学、影视、动漫及其他艺术门类的评论领军人才。要整合各方力量办好“敕勒川文艺论坛”,创新论坛形式,扩大论坛影响,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等平台优势,开展文艺评论研讨会;探索建立自治区文艺评论智库,为自治区文艺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持续加大发挥有关基金和组织的作用,将重要文艺评论成果纳入相关科研评价体系;通过内蒙古文艺评论推优活动等激励奖励办法,引导和调动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积极性;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授课,举办骨干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探索实施“签约文艺评论家”制度,使其在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自治区高校、科研机构、媒体和文艺组织人才优势,整合资源建立自治区级、盟市级文艺评论基地。
(作者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