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书法是中华文化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和发扬好。中国书法家协会聚焦创作优秀作品中心环节,以主题性创作为抓手,引导书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繁荣发展书法艺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强化凝心铸魂,把握书法事业时代方位。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团结奋斗的主题。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发挥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文化力量,以此凝聚共识、鼓舞人心、砥砺前行。这是书法工作者为人做事、治学从艺的认识基点、实践起点和成就支点。书法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兰亭序》《祭侄文稿》等为人称颂,更在于蕴含其中的人文内涵、家国情怀与价值伦理。技进乎道,文以载道。书法工作者要弘扬大道,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代同频共振,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一代之书,无有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书法不只是小确幸、小格局,更有大情怀、大境界。推动主题性创作,要把寄情抒怀的艺术表达方式与记言录史的社会功能相结合。从时代脉搏中感悟艺术脉动,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抒写中国人民的奋斗之志、创作之力与文化之美。推动书家用笔墨阐释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始终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二、书写人文情怀,凸显书法创作人民立场。社会主义文艺本质上是人民的文艺。人民是文艺表现的主体,也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书法同样如此。人民的需要就是书法事业的根本价值所在,如沙孟海、启功等大家就终身践行“为人民而书写”理念。推动主题性创作,要把尊重艺术创造与坚守人民立场相结合。“人民立场”是主题性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书家要善读有字之书、悟言一室之内,勤习精研;更要读好无字之书、感悟火热生活,陶冶情性。以史诗情怀观照历史,以人文笔触抒写人民,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创作状态,把关注笔墨表达延展到情感体验与文本构思。从人民伟大实践、国家蓬勃发展的伟大进程中汲取素材,展示新时代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内在逻辑,用作品呈现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书法艺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挖掘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创作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以笔墨形象书写时代正大气象,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书法融入现代生活,走向人民大众。
三、立足守正创新,攀登书法艺术专业高峰。创新创造是文艺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要把提高作品质量作为生命线,努力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之作。流传于世的书法经典都是笔墨技法功力、时代生活底蕴与文化传统血脉相得益彰的完美体现。推动主题性创作,要把弘扬传统与守正创新相结合。“鉴周日月,妙极机神;文成规矩,思合符契。”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内容选材严、思想开掘深、艺术创作精,着力提升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创作“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文兼备、文质兼美的作品。采取“沉浸式感受、体验式书写、主题性创作”三段式创作模式,推出一批讴歌时代、讴歌生活、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把握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创新红色基因的时代表达,使书法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强大文化。激活用好经典典籍、文物馆藏、书法遗存等,实现书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深入抗疫斗争、脱贫攻坚、重大工程建设一线搜访纪实,让时代楷模和百姓身边的英雄成为书写对象。创作过程激励了英雄也感染了书家,由此,激发了思考叙事、风格、精神层面因事成文、因文濡墨的表达形式,全面提升书家解读生活、文本组织、创作表达和艺术审美的能力。主题性创作丰富了书法展览的内涵,形成了书法艺术表达方式与社会功能结合、文本呈现形式与时代表达内涵融合、书家主题性创作与社会生活贴合、推出精品力作与展陈中国风格契合、宏观全景叙事与微观人文表达综合体现的主题性大展的策展模式。充满活力的主题性创作呼唤学术观照的支撑,以更好地融会贯通创作实践、学术研究与艺术批评,在历史坐标中找准方位,推动当代书法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峰。
四、着力协同联动,深化行业行风建设成效。文艺担当着成风化人的职责。文艺工作者自身修养关系文艺行风,关系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生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团结凝聚文艺工作者,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艺术家。书协是党联系书法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党赋予的政治职能要求聚焦“做人的工作”之核心任务,深化改革、优化职能,推进行业建设。书法历来有书品如人品之说。“苟非其人,虽工不贵。”推动主题性创作,要把激发活力与行业协同相结合,引导书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向时代、向生活学习,打磨作品、锤炼作风,树正气、增骨气、添底气。发挥组织和专业优势,深化协会群团改革,完善“全国书协一盘棋”格局,把工作平台搭建给团体会员,把创作舞台提供给普通书家,延伸联系“触角”,畅通感知“末梢”,资源向基层倾斜,服务向一线拓展,关心关爱新文艺群体、青年群体等。我们要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引领书家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建设山清水秀的行业生态。
为时代而书,为人民而写。中国书协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结带领广大书法工作者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历史主动,凝心聚力、扎实工作,推动中国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谱写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