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史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张曰凯长篇小说《玄庄》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小说写的生活是那样真切自然,人物是那样鲜活质朴可爱,故事是那样波澜不惊而又环环相扣,让人不忍释卷。我觉得自己得到了一种极大的艺术享受,得到了久违的读小说的乐趣,引起了欲罢不能的兴味。
为什么《玄庄》这么好读、耐读?最重要的一点是冯立三序言里说的,它是回归到中国古典小说的写法上去了。张曰凯在文艺学习上始终师法《红楼梦》,潜心于中国古典的现实主义艺术法度,即是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白描艺术手法。这是小说给我的第一印象。
第二点我想谈谈《玄庄》的主题。冯立三在张曰凯中短篇小说集《祭歌》序中用了一句话:“严峻而有分寸。”他认为张曰凯的中短篇小说着重揭露那些带封建性、宗法性的传统文化当中冷酷的、悲凉的、严峻的一面,同时他又认为写得有分寸,不作极端之论。我读《玄庄》,感到它给人的总体审美感受、审美基调是温馨、和谐、令人感到欣悦的。小说的基本色调是暖的、热的、舒畅人心的。《玄庄》最感人之处,就在于写出了传统的耕织之家劳动的美、生活的美、伦理的美。小说通过赵太世一家的生存状态、劳动过程、生活方式,写出了乡土中国人在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挣扎与拼搏中显现出的正直、明达、刚毅、温厚等优良品性,使人感到劳动的诗意和美的生活画面与情景。鲁迅在讲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艺术时曾说了八个字:“正因写实,转为新鲜。”《玄庄》这部小说,新就新在这里。在《玄庄》这部小说里,出现了非常精彩的农民形象: 赵太世、赵安福,就形象的社会意义而言最重要的是赵太世,但就形象的个性化程度而论,写得最精彩的要数赵安福。如他带弟弟赵安禄去卖香椿芽、吃老豆腐,写出了兄弟之间的伦理和他的俭省。又如因媳妇没按他的要求在午饭时炸油香而冲媳妇发火,这表现了他的夫权观念。尔后看妻子隐忍含泪去麦地劳动,他又用肢体语言表示自己对妻子的理解和疼惜,这个情节是写夫妻伦理的精彩之笔。日本人占领了德州城,赵安福跟赵占魁上城里看望儿子,路过南门,因为没有向日本人鞠躬敬礼,日本兵就打了他们几个耳光。老实巴交的赵安福急了,质问日本兵:“你咋的打人呢?你咋的不讲理呢?”这个细节意味深长。日本人深深伤害了赵安福的尊严,为了捍卫自己的自由与尊严,他发出严厉的怒吼。
小说写到结尾处,当赵安福因劳累而中风后,有一个细节给我极深的印象。赵安福这么一个节俭、拘谨的人,有一次突然结结巴巴地跟悉心伺候、照料自己的老婆说:“等我病好了,带你到县城去逛逛,下馆子,看戏。”安福老婆又高兴又有点害羞,这个细节写得太好了。赵安福对妻子的许诺是多么平常、简素、真挚。这个形象在这里一下子亮起来了,活起来了,他原来一碗老豆腐也舍不得买,出外卖布只舍得住土地庙,是大水追来了还拼命抢收庄稼不肯撒手的庄稼人,现在虽然表达出追求生趣的愿望,却离生命的终点不远了,这是怎样的悲剧啊!这是鲁迅所说的“几乎无事的悲剧”,这才是真实到让人感到震颤的悲剧。
《玄庄》就是这样,通过对赵太世、赵安福一家生活的质朴无华、真实无讳的描写,写出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内在的活力和秩序,写出了中国乡土耕织之家生活的稳定性、和谐、美和诗意。而维系这种生活图景的,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伦理道德观念。这种融化在农民生活的血脉、肌理中的中国传统美德、道义伦理,维系着一个家庭,维系着一个村落,维系着一个族群,维系着一个国家。当日本侵略者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时,人民就会本能地、自发地保卫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奋起抗战。《玄庄》的主题和艺术表达的新鲜之处、深刻之处,就在这里。
在我读过的农民题材的长篇小说中,出现了各种各样不同时期、不同历史情势下的农民家庭、农民形象的典型。有《创业史》中的梁三老汉、梁生宝一家,有《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茂一家,也有《红旗谱》中的朱老忠一家和严志和一家;还有《白鹿原》里的白嘉轩一家和鹿子霖一家。这些农村家庭和人物各有其不同的现实生活基础,不同的真实性,不同的审美价值。如果把赵太世一家放在上述家庭、家族形象的文学画廊里,那就不难发现,它的地位是颇为独特的。赵太世一家,在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上,应该说是温饱无虞且家境正在上升的殷实农家。这样的家庭如果不遭逢乱世,就会渐渐走到类似白嘉轩、鹿子霖那样地主之家的行列中去;如果遇到不测灾变,家境跌落,那就会下降到梁三老汉那样的贫苦状态。因此,赵家成为中国典型的小农经济的缩影。旧社会农村的两极分化和两极换位,是进行得很频繁的。《玄庄》截取了处于相对稳定并渐有上升趋势的赵太世一家的一段家史予以艺术的再现,应该说是把握住了中国农村在那个时代最具本质意义的社会生活的基准线。在乱象中逼现本相,在变动中凝视恒常,这就是艺术的集中和概括,也即是文学典型的创造。赵太世身上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两面性“仁”与“礼”。他救济穷人,收贫家女,又扼杀孙子与养女的恋情。大儿子赵安福半身不遂,儿媳让他扶一把,他说:“我不能倒行孝。”6个字将他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赵安福摔倒丧命,赵太世在“情”与“礼”的矛盾中殉难,酿成父子同日而亡的悲剧。
最后,我想谈谈《玄庄》的语言。张曰凯长期潜心学习中国古典小说的语言艺术,在语言的学习、锤炼、创造方面,《玄庄》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在整理这篇笔谈时,我对一年前读过多遍的一些章节又一次重读,仍然被作者的生花妙笔所吸引。例如第二十五章“祈雨 棉花谣”,写安福家里的和宝成媳妇菊个儿婆媳俩纺纱、织布的劳动过程,她们的对话、歌唱,写得多么美,如行云流水,生态并作,妩媚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