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当代著名作家D.M.托马斯的长篇小说代表作《白色旅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推出。
托马斯以颠覆性的叙事手法将个体宿命和历史命运两种观念编织成一条阿里阿德涅之线,读者循此才不至迷失在语言、记忆、幻觉构成的迷宫中。透过一个歇斯底里症患者试图治愈疾病的经历,《白色旅馆》对20世纪欧洲一段被掩盖的黑暗历史给出了直白、惨烈但绝非耸人听闻的文学呈现,是“对世纪创伤的灼热描绘,也是一次治愈创伤的尝试”。
D.M.托马斯于1935年出生于英格兰西南部的康沃尔郡,早期作品以诗歌为主,他尤为钟爱弗罗斯特、狄金森和叶芝,三者作品中共同的自然主义和神秘主义倾向,以及对爱情、死亡、孤独等主题的偏爱塑造着托马斯独特的文学气质。在《两种声音》《爱与其他死亡》《蜜月之旅》等诗集中,他反复吟咏人类心灵的不可解,死亡的摧枯拉朽之力,爱的强大与虚幻。
托马斯直至40岁才开始进行小说创作。44岁出版第一部小说《吹笛子的人》,获牧羊神奇幻奖;46岁出版代表作《白色旅馆》,获《洛杉矶时报》虚构类“年度最佳图书”、英国切尔滕纳姆文学奖,并入围当年布克奖决选名单。1981年布克奖颁奖典礼当天,《白色旅馆》的赔率起初遥遥领先,托马斯被认为是当年的夺冠热门人选。直至晚上七点半,形势突然逆转,最终萨尔曼·鲁西迪凭《午夜之子》摘取桂冠。
《白色旅馆》一经推出便收到各方赞誉,迄今已被译为30多种语言全球发行。本书延续了托马斯早期关注的主题,全书由一个引子和六个篇章组成,聚焦一个女人倒错的欲望和预言性的死亡幻想,故事融合了诗歌、日记、病历、书信等多种文体。鲁西迪曾评价此书“兼具炫目想象力和智性魅力”,厄普代克则盛赞其“梦幻般的流动性与轻盈质地”。
(苏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