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学评论

历史天空的回响

——读于兆文长篇报告文学《新安旅行团》 □周 韫

于兆文的新著《新安旅行团》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新旅历史的长篇报告文学。40余万字的体量,真实再现了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新旅小战士们从抗日救亡到新中国成立的战斗历程和艰苦卓绝的生活。

从文本和整个框架上来看,它是“质文互映”的。所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用在《新安旅行团》这里特别恰当。面对大历史、大时空、大视野,考验着一个作家构思创作时的大局意识以及对史料、素材、人物、语言以及情节、细节、矛盾冲突等各个方面的掌控能力,有如指挥千军万马。于兆文有这种能力,所以,他很好地驾驭了这个复杂的历史题材。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卷帙浩繁,史料芜杂,要从中理出头绪、架构思路,精力耗费之大前所未有”。

这部书以时空为经纬,在时间上,从新安小学诞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长达17年;空间上足迹遍及22省市,行程五万余里。时空跨度之大,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写作难度。可贵的是,这部作品的文学描写十分丰盈,可以称得上绚丽多彩,达到了质文互映、相得益彰的效果。从框架上看,没有花里胡哨颠来倒去的编排,没有辞彩艳丽夺人眼球的标题,很老实、很朴实,但其中的内容、文字灵动多变,这跟它外在“老实相”的框架恰成对比,给人带来新的文本体验。合理的想象与大量丰富的史料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比如新安小学颇有些荒诞的诞生过程,比如新旅在行军途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如何克服、如何坚守、如何绝处逢生,读来都让人感觉真实诚信。此外,作品中塑造了许多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鲜活人物形象,可以看得出作者的匠心。比如,忠孝不能两全的新旅灵魂人物汪达之,国人敬仰的中国现代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还有很多新旅小团员,众多可亲、可爱、可敬的人物,增强了作品立体感和感染力。《新安旅行团》用文学的语言讲述了一段壮阔的历史,一段鲜活的历史,一段足以激励后人并光耀千古的历史,我想它也是一曲动人的爱国的弦歌。

新安旅行团的小好汉们来自于新安小学,这所乡村学校由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3年在淮安创办。陶先生的基本教育理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此来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是中国式创造性现代教育的雏形。陶先生的导师杜威先生提出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强调“做中学”。陶行知敢于向权威挑战,他把杜威先生的教育理论 “翻了半个跟头”,提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倡导“教学做合一”,并衍生出乡村教育、岩洞教育等等形式,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为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国开拓出一条全新的教育之路。他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积极投入到爱国救亡这所社会大学校中去。

1933年10月10日,新安小学的14名孩子出发了。自此,中国大地上多了一支抗日救亡的小小的队伍,他们如一盏微茫的灯火,一路照耀,播撒火种。他们被毛泽东主席激励“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他们被习近平总书记赞扬“当年,在党的关怀和领导下,‘新安旅行团’不怕艰苦,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以文艺为武器,唤起民众抗日救亡,宣传党的主张,展现了爱国奋进的精神风貌”。本书引言部分写到的几个“今天我要告诉你”特别让人感动和震撼。新安旅行团的团员们创造了一个时代的传奇。看到这无数的“第一”,我想我们必须重新估量我们曾经淡忘、忽略和漠视的精神以及塑造这种精神的创造性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对于当下的应试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新旅的辉煌成果是中国式创造性现代教育真诚的、丰饶的典范,作者把这种思想和精神进行提炼并加以阐释,新旅精神没有过时,它依然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弘扬的时代精神。在那个战火频仍、国破家亡的年代里,他们捍卫民族尊严,传承中华文化的根脉。他们的身影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风骨和品格,也让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侧耳倾听到来自历史天空的绵延不绝的回响。

2022-12-12 ——读于兆文长篇报告文学《新安旅行团》 □周 韫 1 1 文艺报 content67885.html 1 历史天空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