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徒步走过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处的一道美丽山谷。至今,山谷的石壁间还回荡着他由衷的赞叹:“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记》的作者曾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这里就是“洛克之路”上最精彩的一段,甘南州的车巴沟。从车巴沟起步,再翻过一道山梁就是美丽的扎尕那了。
由沟口向纵深处徐行,你会发现,随着脚步和目光展开的,似乎并不像自然而然的山水,而是哪一个绘画巨匠挖空心思精心描绘出的一幅画卷。沿河谷蜿蜒伸展的河水与道路,河谷两侧的山岩和树木,间杂的树丛和茂密的草场,绿色的草原和觅食的牛羊,山间各种景物之间的搭配、组合,似随意摆放,又胜过精心雕琢。好一处世外桃源、神仙美地!
车巴沟底流淌的那道清流叫车巴河,是洮河的重要支流;路叫江迭路,也是连接甘、川、藏三省的重要观景路。沿途车行半个小时后,便可见一个很大的村子出现在路侧。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尼巴村,“尼巴”藏语意为“阳坡”,在尼巴乡仅有的四个行政村里,尼巴村差不多是最大的一个村了。全村共有近300户人家,2000多位藏族居民。沿车巴河前行,出村左转,不一会儿就到了另一个藏族村江车村。相对于尼巴村,江车村的规模要小一些,共270多户、1400多人。
相传在川西北草原上,居住着一个半神半人的英雄家族,为了寻找新的家园,翻山越岭,沿着一条小溪顺流而下,当他们经过现在尼巴村时被当地的美景所吸引,便扎下了族根,世代定居于此。600年后,吐蕃王赤热巴坚统辖西藏觉摩隆部落的一个分支,因为经商的缘故,也来到了此地,建起了自己的村庄,取名江车村,“江车”在藏语里就是“外来”的意思。
起初,两村人是亲密的亲戚加朋友。当江车人从上游迁来的时候,是尼巴人慷慨大方将自己的草山拿出来与江车人分享、共牧,并允许他们在河流下游不远处立村定居。如胶似漆的岁月谁也说不清延续了多少年,在这种地广人稀的高原上,有一个相邻的村落和部族,其实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一方面,两村可以互通有无,往来走动,满足人与人之间交流情感、排解孤独寂寞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广泛的基因交流,避免部族内近亲繁殖造成人口素质和智力的下降。实际上,两村人历史上也多有往来和联姻,彼此间都真诚地需要过对方,也得到过对方的给予和帮助。
只是人们走着走着,就把目光垂下来,只看到脚前的方寸之地,忘记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是怎么走过的,也忘记了抬起头看看前方的路应该怎么走。人只顾眼前时,心胸和境界也就随之变小。细小的得失看得清、算得细、较得真、斗得狠,就会把大的成败扔在脑后,或置之度外。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两个村子就开始有了纷争。随着两村人口的膨胀,牛羊的大量增加,原来的草山资源就显得越来越紧张。这个时候,就有了谁应该让着谁的问题。
“你说应该谁让谁?你们今天居住的村庄都是我们前辈让给你们的!”尼巴人当然理直气壮。
“那都是哪辈子的事情啦?800年前,这里还空无一人呢!草山本是国家的,谁使用就应该算谁的!”江车人也毫不示弱。
新中国成立后,江车和尼巴的问题,本应该借助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国有资产的重新分配来一个清算和了结。没解决的原因,可能是这里为民族地区,很多问题都很敏感。解放初,这里的情况更加复杂,久而久之就拖成了历史问题。
直到2013年,两村人因为草山之争,互不相让,共发生械斗、盗抢牲畜、盗伐森林等重大治安案件46起,并多次爆发流血事件。至今,两村中那些肢残的、眼睛瞎的和有行走障碍的,基本都是草山纠纷中的伤者。而村民们则怀着满腔仇恨心惊胆战地度过了多年苦难的时光,空辜负了天赐的一片神仙佳境。
二
2013年6月,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甘南州认真落实中央精神,决定将解决车巴沟历史遗留问题当作保持党的先进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重点,展开艰难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时任甘南州委副书记的俞成辉作为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在进入车巴沟之前,就已经对车巴沟的情况做了系统的了解和研究。据了解,车巴沟这地方很多年干部们都不敢进来,一是怕来了解决不了问题没法交代,更主要的是怕有人身危险。这次来车巴沟,州委的人建议他带两个公安干警,以防万一,可是他想了想,除了带一个秘书在身边,其他人一律没带,他要让村民们看到自己的诚意,看到一个党员干部对群众的信任态度。
俞成辉的突然到来,是江车村的村民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情。听说州里来了大领导,要真心解决村里的事情,村里的人都非常高兴。其实,村里的人谁都知道,两个村打打杀杀这么多年,死了那么多的人,是一场实实在在的灾难!可是,明明知道是一场灾难,就是找不到破解的办法。就像一个溺水的人,心里啥都清楚,就是自己救不了自己,越是挣扎,向下沉得越快越深。这么多年,多盼望着谁能从岸边伸出一只有力的手来呀!
通知一发,村部马上聚集了六七十号村民。简单介绍过双方身份之后,俞成辉仔细地观察了站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代表。从他们的衣着打扮和眼神中,俞成辉读出了深深的苦楚和急切的盼望。有几个人的表情一闪现,他就感觉自己的心如电击一样,剧烈地颤抖了一下。他不知道怎样的经历,能把一个人的面部神情雕刻成如此状态。这也再一次验证他自己的一个体会:“要知道黄连到底有多苦,只有尝过的人才会知道;群众到底有多难,只有设身处地之后才能明白。想要体会和解决他们的心之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摆进去,尝其苦、知其味,懂得群众的急难怨盼。”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两村的村民们还在不知疲倦地诉说。俞成辉和同来的几个人似乎也忘记了时间,等最后一个村民说完的时候已经晚上9点多钟了。在座谈会的结尾,俞成辉做了一个简短的总结,说了他对尼江事件的总体评价和基本判断:“源头在草山,根子在杀戮,桎梏在裁决,祸端在枉法,问题在认识,关键在方法,本质在民心,核心在发展。”同时,也根据已经掌握的情况和信息提出下一步处理两村之间纠纷的基本原则,即“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实事求是,人性人本、依法依策、合情合理,上下联动、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因情施策,争取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对俞成辉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对尼江问题,得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和条理清晰的处理原则,村民们无不感到震惊和振奋,这么多年,他们心里从来没有这么亮堂过。然而,随着俞成辉对两村群众的深入接触,才渐渐发现,这个山芋的烫手程度,远远超出了当初的想象。因为它并不是单独暴露于空气之中的,还通过许多明的或暗的根系连着社会的方方面面。自1958年以来,围绕尼江两村的草山纠纷问题,卓尼县历任班子已经与两村村民协商出台了几个管理办法。每一个文件或办法出台前都是经过两村组织仔细磋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开始实施的,但每个办法运行一段时间后双方仍然会出现新的矛盾、纠纷,反反复复,几经反悔。每次反悔都会让已经得到缓解的纷争回到原来的情况,甚至变本加厉,逐次深化和激化。
看透了问题的实质,俞成辉终于想到了一个不仅能把所有人都罩住又很平和的词:大局。现在他要讲大局,讲大局的意义,讲大家如何放下私利和个人想法维护大局。这个大局,就是两村不再发生冲突,两村群众都能过上安生、太平日子,就是让村子重回社会和法制轨道,就是再也看不到群众脸上的泪水。为了营造大局、维护大局,甘南州成立了专门的尼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尼江问题”州、县、乡、村四级联动工作机制,长年驻守车巴沟,展开持久战,针对一户户、一个个村民做工作,一个一个地转化,一尺一寸地推进,逐条把历史问题一项项清理,现实问题一项项解决。从州府合作市到车巴沟200多公里的山路,俞成辉跑了130多个往返,仅2014年一年,他就跑了58趟。
问题终于在2014年年底前得到了彻底的解决,最后几个“主事者”也受到了法律制裁。两个村的村民深刻认识到了过往错误,解散了组织械斗的“老人组织”和“插箭组织”,重启了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收枪,和解,两村百姓过上了没有仇恨、没有恐惧的太平日子。
三
当最后一起案件涉案的几个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的消息传来后,尼巴村的加羊东珠的心情很复杂。他想起了当初自己弟弟被害的情景,他同时也清楚,过往的一切都应该彻底结束了。这些年,他深深体会到了把一份仇恨放在心头时的沉重和沉痛。
那年要过春节的时候,村里的几个老人商量一下,觉得村民这些年过得太苦了,连个像样的春节都没有过过。尤其是那些家里有人员死伤的村民,能不能协调一点经费安抚一下?俞成辉觉得这个建议很好,立即答应下来。经过多方努力,筹措了一笔慰问金,定下的数额是家里有死者的每户发5000元,家里有伤者的每户发3000元。从腊月二十七那天开始给死伤者家属发慰问金,一直到腊月二十九。慰问金发到加羊东珠手里时,加羊东珠忍不住放声大哭了起来。
后来,州里又想办法给两个村子1000多个村民筹集了一笔费用,让他们一同去华西村、天津、兰州等地参观学习,接受培训,从而打开眼界,转变观念,学会“跳出尼江”到“大海”里游泳。去的时候,大家也不是很愿意去,和那些冤家对头一起坐车、一起开会、一起参观,心里不舒坦。可是去到外边一看,人家都能把日子过得像天堂一样,自己竟在彼此拼杀,苦得如人间地狱,心一下子就开窍了。其实,两村老百姓的本意也都想把日子过好,只不过路走错了,为了过好日子反把日子毁了。回来时,大家好像都想通了,一起吃饭,一起开会,有时还给对方端个水或搭把手。
现在,两村人走在路上时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殴打和杀害了,看见彼此,热情地问候一下,也不再觉得对方是坏人了。从前,尼巴村最能打仗也最能挑起事端的“疙瘩娃”丹智才让,如今也回村里来了,不但被重新选上了村支书,还自己开了一个“经济开发中心”,带领村里的人去致富了。也正是因为他首先把自己的牛羊卖掉带领大家走出村子去创业致富,大家才对他刮目相看。他现在的公司里,不仅吸收尼巴村的人入股,还吸纳不少江车村的人入股,能人们都成合伙人了,普通老百姓还何苦彼此过不去呢?人们的目光和心思都转了。那天,听村子里的丹智扎西说,“疙瘩娃”最近看上了一个江车村的姑娘,还张罗要给儿子说到家里当媳妇呢!
那些年,加羊东珠为了和江车村的人打仗给弟弟报仇,差不多所有的牛羊都用来换取昂贵的走私枪支了,两村和解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和不少村民一样,日子已经过得十分破败。正在犯愁接下来的日子如何过好的时候,他的人生迎来了意想不到的重要转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接下来就是全国性的脱贫攻坚活动,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甘南还创造性地开展了覆盖全州的“五无甘南”和“十有家园”建设。加羊东珠不仅被村里列入贫困户按照国家的扶贫政策予以大幅度扶持,同时还受益于旅游、环保、小康村建设,按照地方政策获得了多项补贴。如今的加羊东珠,不仅丰衣足食,而且还建起了自己的“牧家乐”,每逢旅游旺季,家里的进项多则几十万少则十几万。
加羊东珠是个认真的人,为了保护黄河上游的河源区,他怀着满满热情参与了甘南州的全域旅游无垃圾活动,把自己的分担区收拾得井井有条。别人家打扫卫生都仅限于在村子里和屋子里,他则收拾到了放牧点儿,夏牧场、冬窝子都收拾得利利索索。不但日用的东西摆放整齐、好看,牛圈也天天打扫得干干净净。湿的牛粪方方正正堆成一堆,干的牛粪也规规矩矩码成一个垛。
偶尔,包村的县领导杨世栋会到村里或牧点儿上检查工作,赶上加羊东珠在收拾院子,就远远地和他开玩笑,“我说东珠,你要歇歇呢,不用不停地打扫嘛!”
这时,加羊东珠会很郑重地抬起头对杨世栋说:“哎,说啥呢?州里说要无垃圾,我们就得打扫,打扫干净了人就真的舒坦了呢!下次你见到俞书记给他捎个信,就说我真的转变了,往后就是他让我去打架我也不去,我要认真过日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