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散文都拥有庞大的写作群体。读者几乎能在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来稿中看到当前散文最丰富、最全面的样式,也可通过这些作品直接感受到人们在现代生活背景之下的众生相。在这里,散文的功用显得较为清晰,有的作品偏向于个人记录与倾诉,而有的作品侧重于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学表达,有的两者兼而有之。
童年是作家创作的宝库,以儿童为视角,记录、还原生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创作手法。比如,周顺杰创作的《记忆中,奔跑着一只迷路的羔羊》主要写了作者少年时照顾一只捡来的羊的过程,其间种种细节格外动人,然而结尾却令人痛惜,那只被作者视为伙伴的羊回到失主那里,并没有得到善待,而是被宰杀了。与羊相关的前后两种反差带给人深刻的印象。另一篇同样以童年视角书写的作品是致简的《灯火里的蝴蝶》,作为女性化的书写,它散发出温馨的一面,以小县城为成长背景,表现出了少女敏感灵动的特质。
乡土题材的作品依然是散文创作中的一大类,除了对故土的诗意怀旧之外,我们也总能看到一些作者以其独特的经历展现着个人乡村生活经验的另一面。彦妮的作品《云想衣裳》以其在场化的书写方式,讲述了自己考学失败后,一次次想通过特色种植改变命运,却又一次次失败的故事,这样的经历是曲折而辛酸的,但却因为作者节制的叙述腔调,流露出一种乐观来。其间对植物的多处描写非常出彩,写的虽是植物,却也反衬出人在各种命运窘境下的坚韧。刘荣的散文《梦里祖屋》主题并不算新,但叙事厚实、绵密,围绕“祖屋”展开书写,还原了往昔的时光,父亲在世时,他在祖屋里享受到的甜蜜记忆,以及父亲去世后,他长大成人,不得不去往城市闯荡,而送别的母亲那身后的祖屋就有了新的意义:一个承载了三代人命运的房子,它本身也成为了这个家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梦蝶书生的文字一直闪现着诗意的灵光,在《暮色里的天井屋》中依然如此。通过“天井”引出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他们独特的生命状态,虽然文中涉及人物众多,却并不显得杂乱,这是需要长期的观察、积累,以及一定的叙述功底来支撑的。在散文《温州房客》中,作家孙婷跳出小我,以他者作为观察、写作对象,通过几个租房者的故事展现出了“温州商人”努力创业,不辞辛劳的地域文化精神,也可感受到时代中一群人的命运变迁。对他者的关注,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来表现群体意识、时代脉络,使作品更加有深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对散文题材的一种拓宽,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当然,也有一些生活素材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而作者踏踏实实地完成书写就能带来不错的阅读体验。比如陆相华的散文《那些搬砖的日子》书写的便是一段特殊的打工经历,作者详细地记录了三十年前在砖窑搬砖的生活,平实的叙述增强了真实感,使文章显得更为宽厚,有了时光的纵深感。
近几年,“生态文学”作为一个被广泛探讨的话题出现在各种场合。在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中,最为亮眼的当属李相奎,他在一年内上传了大量“山居笔记”系列,已将对鸟类和自然的关注作为自己的生活常态。在这些文字中,他以独特的角度,对长白山各种鸟类追踪观察、认真梳理、精心描写的实践令人感动。其间需要付出的毅力和精力可想而知。
好的散文必然拥有独特的文字质地。一年来,原创作者们不乏以个体经验直面生活、人心,解构生活的勇气。在日常审稿工作中,面对海量的来稿,发现这样的作品无疑是对编辑的一种犒赏。显然,试图通过一篇文字总结一年来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在散文方面的收成是有些困难的,难免会有遗珠之憾。好在我们对好作品和好作者的关注是长期的,是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