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自2018年提出倡议以来,得到粤港澳三地文学界的积极呼应和中国文学主要机构和大家的鼎力支持,发展势头令人欣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年度高峰论坛连续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已经成立,不同形式和规模的研讨会、座谈会、培训班接连不断,多个重要文学期刊推出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专辑专刊,《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的创刊更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之一。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不仅在构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方面短期内获得了文学界广泛的共识,创作上也出现了不少成果,还从概念探讨阶段进入了理论建构阶段,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从另一个角度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构建,也为粤港澳三地文学增加了影响力。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轮廓已经初步显现,如何成为中国文学新的增长点?我认为,除开作品量的增加和质的提高,还需要大胆创新。也只有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在中国文学大家庭中独树一帜,自成一派,为中国文学的发展繁荣做出独特的贡献。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也是生命的动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是一个全新的命题,既是中国文学版图的一部分,又要有所创新,突破内部和外部区域的界限,换言之,需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岭南文化突破粤港澳三地的内部界限,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向世界,建构自己独特的叙事和话语体系。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使命和担当。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首先,是岭南文化的实践。岭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当年,先民从中原大地来到岭南开垦拓荒,不仅完整保存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基因,还因为生存的需要长期吸收当地和外来的元素,不无拓展,不无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源源不断为中原文化输送新的元素,也不断地对外扩展。这些元素就是开放和包容,兼收并蓄,敢为天下先。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交融,不仅丰富了内涵,也拓展了外延,形成了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色,又通过港澳这两个特殊地区,传播至世界各地,继续不断吸纳创新。滋养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岭南文化,本身就是创新融合的结果。此一丰富多彩的文化经验,十分值得我们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时参考借鉴。
其次,是改革开放的经验。中国过去4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深远影响了世界的格局变化。港澳回归祖国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也是在此一背景下国家发展强大的自然结果。港澳地区在回归前后深度参与改革开放,不仅促进了两地的经济深度融合和规则逐步对接,也大大促进了港澳与内地人民的深层了解。更为重要的是,粤港澳三地成为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科技全方位的接触、交流和融汇的巨大试验田,使得中国文化前所未有地得到了创新,而通过这块试验田,中西文化有了更加真实深刻的相互理解。这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交流运动,尚未得到很好的理论总结;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故事,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书写,却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生长、创新的土壤。
第三,是粤港澳三地的融合。虽然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粤港澳三地居民交往密切,极大程度地加深了相互的了解和认识,但是,港澳特别行政区适用的制度毕竟跟内地不一致,而港澳长期与内地的分离,依然存在思想观念上的隔阂,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粤港澳三地融合到最终建设成为一个人心相通、观念接近、规则对接、经济融合的大湾区,是一项巨大的制度创新工程,这也是大湾区文学发展的丰富素材。而文学最能贴近社会、体现民情、表现人性、触动人心,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作为其中的纽带,应该担当起构建人文湾区共同精神家园的历史责任。我们一直认为,只有建立起公认的共同精神家园,大湾区的建设才能毕其全功。
第四,是传播模式的创新和传播范围的拓展。科技的发展,很大程度上颠覆了过往的传播模式。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作为中国区域文学的后起之秀,应该先行先试,全面总结港澳在国际传播上的先进经验并充分利用其特殊地位和网络优势,更好发挥港澳地区既有中华文化自身特色又比较容易为世人理解接受的话语体系的作用,在文学传播模式上寻求更大的突破,以更有效的方式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学和中华文化。同时,通过港澳这两座桥梁,大湾区文学可以更好地与其他国家的文学进行深层的交流,吸收更多的外来元素,拓展创新的空间和能力。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要在中国文学大家庭里异军突起,彰显其存在价值和意义,就应该以港澳文学在一个更加国际化环境下生长的过程为观照,拓宽我们的视野,而且必须在中外文学交流中扮演一个更加积极而关键的角色,必须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担当更大的责任,作出独特的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共性,又有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的特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这正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目标:创造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一种新形态,成为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的先锋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