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与争鸣

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书写广东文学新华章

□张培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把握世界大局和当前形势,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在描绘战略蓝图上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解决发展路径上又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饱含深情,满怀自信,极大地鼓舞了党心,鼓舞了民心,鼓舞了全体中华儿女的斗志,鼓舞了全国文学界勇攀高峰的信心。

自10月16日上午组织集体观看开幕盛况以来,广东省作协连续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学习中宣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电视电话会议、全省传达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电视电话专题会议以及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处扩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措施。11月2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全省文学界传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全省文学界380人参加。11月8日,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11月21日,传达贯彻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主席团第三次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制订《广东省作家协会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总体工作方案》,向全省文学界印发《广东省作家协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目前,全省文学界迅速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广东省作协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全部工作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周密谋划部署,团结引领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推动新时代广东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的力量。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培训。坚持原原本本学习,把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党章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大会期间和近段时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相关文件结合起来,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一体学习、一体贯彻。通过召开党组会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党支部学习交流会、宣讲会等多种形式,深刻领悟大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坚决贯彻大会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和工作成效。面向会员作家、网络作家、青年作家等组织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分层次分阶段进行轮训。以《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为平台,组织专业力量,深入阐释大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理论成果。持续推出文学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报道,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融媒体传播方式,开设专题专栏,采用访谈、短视频、讲故事等方式,有针对性地策划主题,努力增强宣传报道的感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结合开展深调研和“新时代山乡巨变 文学与你同行”红色文学轻骑兵活动等文学惠民活动、文学系列志愿活动,统筹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紧密联系基层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使广大文学工作者和爱好者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

二、确保正确导向,促进精品创作。围绕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的部署要求,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强化精品创作。加强统筹谋划,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广东题材,组织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在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广州、潮州、粤西、粤北分别设立“新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实践点”和“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和文学服务示范基地,深化作家深扎、蹲点创作。积极落实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广东省委宣传部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精心组织“广东重大事件、重要人物、重点风物”主题创作、“乡村振兴、山乡巨变”主题创作、“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主题创作、“大美南粤,文明广东”主题创作等。对重点创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集聚优质资源,强化精准调度,做到关口前移,通过召开选题论证会、作品改稿会、创作推进会,加强内容审核把关和审美导向把关,多管齐下打造精品力作。

三、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学评论。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部署要求,要在融通古今中外、兼收并蓄中有所创新和突破,为构建新时代富有岭南特色的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作出新贡献。办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杂志,打造粤港澳文学评论高地。遴选冯娜、徐诗颖、贺江、杨璐临、王金芝、陈劲松、朱郁文、徐威、杨汤琛等一批青年评论家,组织撰写广东青年批评家丛书;遴选王洪琛、付祥喜、刘茉琳、李建立、李俏梅、李敏锐、林洁伟、林培源、林馥娜、胡红英、郑焕钊、郭冰茹等为第二届签约评论家,围绕广东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艺思潮、文学发展态势确定评论选题、研究任务,进行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评论、推介,形成评论与创作良性互动的局面。联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暨南大学办好中国报告文学研究院,遴选张陵、李朝全、刘浏、温明明、张丽军等评论家开展中国报告文学名家创作暨报告文学“广东现象”研究,整合国内外资源,打造一流的报告文学创作和研究基地。组织由陈春声、黄天骥、陈永正、刘斯奋为学术顾问,由张培忠、蒋述卓为总主编,由彭玉平、林岗、陈剑晖、纪德君、陈希、贺仲明为执行主编和分卷主编的强大学术团队,联合攻关、集体编纂5卷200万字的《广东文学通史》,形成客观、科学、公正的广东文学通史研究成果。组织编纂《广东文学蓝皮书》,推出广东文学发展年度报告。抓好《广东省作家协会志(1953-2023)》编撰工作,加强文学组织机构发展研究。

四、把握重大机遇,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增长点。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的部署要求,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南沙建设的战略机遇和中国作协把“推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作为工作重点的有利时机,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锻造成为新的文学增长点。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的要求,启动第二批广东青年文学粤军“百人工程”,聘请文学名家以“一带二”的方式进行扶持培养,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新的生力军。创新合作机制,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工作,深化与港澳台作家的交流协作。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双年优秀论文”评选,评选出丁帆、陈剑晖、孙绍振、李建军、林岗、吴俊等首届获奖评论家,树立标杆;探索设立“大湾区文学排行榜”,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组织好“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周”系列活动,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界的向心力、凝聚力。拓宽平台载体,加强文学传播。依托地缘优势,探索建立与东南亚国家文学机构的常态化合作机制,拓展与世界华文作家的交往交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密集的资源优势,探索建立海内外作家驻校制度,加大对大湾区作家作品译介力度,使更多优秀文学作品进入国际出版市场,加快推进广东文学走出去。

五、加快硬件建设,提升文化供给。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切实加强广东文学事业硬件建设,为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提供物质基础,强化供需对接,提高文学普及效率。广东文学馆作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时代的产物、文学的殿堂、市民的空间”和“岭南文化的标志地、大众休闲的目的地、湾区交流的会客厅”为定位,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建设收藏、展览、研究、教育、阅读、交流、创意活动于一体的文学殿堂,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学创作研究基地、文学培训教育基地、文学国民阅读基地、文学融合创意基地。文学馆计划于2023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积极利用广东红色文学资源,通过修缮入选“广州市第五批历史建筑”的文德路红楼,用于长期举办“广东左联作家陈列展”,大力宣传广东左联作家事迹,做好岭南文学文物保护工作,传承岭南文学优良传统,加强珍贵典籍搜集、挖掘、保管、研究、开发、利用,推动建立红色文学教育基地。

六、坚持守正创新,深化机制改革。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从全国、全省大格局、大视野中谋划广东文学工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努力破解影响和制约广东文学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广东文学持续繁荣发展。加强沟通、迎难而上,加快推进广东文学馆、广东文学院统筹设立,锲而不舍打造“文学粤军”主力军。推进文学创作专业职称制度改革。根据《关于深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广东省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相关政策,积极推进文学创作专业职称评审实现“三个突破”(即突破会员身份的限制,不再要求申报职称必须是省、市作协会员;增设网络作家评价条件,拓宽新文学群体申报文学职称渠道;取得重大成果的作家可破格申报高级职称),让改革惠及广大作家朋友。针对基层作协普遍存在的“三无”(无编制、无经费、无办公场地)、“四不”(重视不够、体制不顺、基础不牢、能力不强)问题,推动实现点上突破、整体推进,逐步解决基层作协困难问题,尽快打通制约文学事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始终把服务基层、夯实基础作为工作重心,构建畅通稳定的作协工作体系,落实配备地市作协专职人员。支持广州、深圳、东莞建强建好市级作协,指导其他市县作协实事求是谋发展。

七、加强党的建设,发挥组织效能。深刻认识作协首先是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必须时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文学和作协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建设让党放心、让作家满意的作协机关。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始终不渝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自觉尊崇党章,增强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牢记“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认真落实新一轮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一支部一品牌”,在广东省作协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和主管的文学社团探索建立功能性党支部,实现基层文学组织党建全覆盖,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选人用人,着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驰而不息整治“四风”,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躬逢伟大时代是莫大历史机遇,投身伟大事业是莫大历史荣光。广东省作协将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坚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和担当,只争朝夕抓好各项工作,推动新时代广东文学事业异军突起、繁荣发展、走在前列,在新的赶考之路谱写华彩乐章。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

2022-12-26 □张培忠 1 1 文艺报 content68057.html 1 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书写广东文学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