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的河南南阳,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产生出了许多雅人学士和文学大家,在当代文坛更有“南阳作家群”耀人眼目。但新近读到的李天岑主编的《新时代红旗谱》(河南文艺出版社),却在南阳的文人雅士之外,为人们推介了南阳在新世纪和新时代里,各个行业领域里涌现出来的英模与英才。这是南阳在新时代人才辈出的新成果,也是南阳繁荣昌盛的新名片。
读了《新时代红旗谱》这部作品,有三个方面的感受比较突出,我以为这部作品的特点与价值,也正在这里。
第一,我首先对以中短篇报告文学形式来书写10个时代英模,并出版作品合集这种方式,表示由衷地赞赏。由文学纪实与新闻特写的两种元素的有机融合发展而来的报告文学,一开始主要是中短篇的形式。“十七年”时期到新时期之初,写的较多和影响较大的,都是中短篇形式的作品。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因为需要承载更为丰盈的内容,处理更为重大的主题,报告文学的写作开始走向“大型化”,长篇形式的专题报告成为流行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报告文学本该有的“轻骑兵”作用有所忽略。《新时代的红旗谱》的10个英模人物,都有相当坎坷的命运起伏,十分丰富的人生经历,相当突出的个人成就,李天岑等作者完全可以再下点功夫,花点时间,写出一人一本的传记性的专著,凑成10本一套丛书来。但他们没有这样去做,而是以中短篇的形式来书写10位英雄人物,并汇集成一本合集。这种对中短篇报告文学形式的选择,也可以看作是对于报告文学原有的写作传统的承继,而且,一本作品10个人物,也便于人们阅读,利于广泛传播。
第二,10篇作品描写的10位英模人物,分属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但都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业绩的行业翘楚。这些人物都有一个相同或相似的共性,这就是都出自于平常人,来自于老百姓。如退伍老兵解建业、小学教师张玉滚、独臂村支书李建、养猪大王秦玉林、“南阳好人”李相岑、电业工程师郭跃东、人民警察肖振宇等。他们由平常做到了非常,由平民走向了英雄,但始终又不失平民的身份与本色,实际上是“平民+英雄”的两种身份的合体。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各自的奇迹,实际上也创造了新的历史。他们从个人的角度告诉了我们不谋而合的情怀和不约而同的追求,那就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志士不忘在沟壑。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以“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生动书写,既书写出了这些平民英雄与他们所置身的环境和时代的内在关系,也由此生动显示了“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的现实景象,深刻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真谛。
第三,从文学写作上看,10篇作品各具所长,各有千秋,有偏于新闻特写角度的,有偏于人物纪实的角度的,有几篇在构思与叙事上带有较强的文学性,依仗引人的情节和动人的细节取胜,这种更具文学性的篇什,给人印象更为深刻,更令人读之难忘。如写张玉滚的《火炬手》,写“独臂支书”李健的《英雄归来》,写隐藏功名后回乡务农的人民功臣解建业的《英雄归去来》等几篇,作品都有基于深入采访的精心构思,并都有很反映人物独特性情和博大情怀的引人细节与精彩描写,令人过目难忘,同时也把这些英模人物在价值层面上的独特追求表露得淋漓尽致。如解建业隐藏了赫赫战功而默默投入乡村建设的艰苦奋斗;张玉滚在多次关键时刻所作的坚定选择;李健在多次挫折中坚韧地再度奋起,陈喜增多次放弃提干机会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等,都把英雄人物的高尚人格和崇高精神表现得无以复加。一些人物特写还注意通过人物自身的言和行来表现人物自身,并引述了英雄人物各具个性的感人话语,读来令人印象深刻。如解建业的口头禅:“只要有活干,有饭吃,小车不倒只管推,不给国家添麻烦。”如李健在致残后特别注重立志,一些话语都带有立志与励志的鲜明特点。如:“命运可以斩断我的手臂,但斩断不了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没有等出来的精彩,只有干出来的辉煌。”他的这样一段话更能体现英雄的心志与他们的共同心声:“信仰是一种理想、信念,一种无形的光芒和动力,催人奋进,驱动着人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些来自普通平民的英雄人物以他们实实在在的感人事迹和真诚话语,向人们生动地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颁授“七一勋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于平民英雄所做的精要概括:“他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他们都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因而他们能够“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出自南阳的这些英模,当然是南阳人民的无上骄傲,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闪亮坐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时代红旗谱》,有其独特内含,更有其重要价值,可以作为人们阅读新时代和学习新英雄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