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作品

纳溪记

□杨献平

古代的西南地区群山密林,河流遍布,其中也生活着诸多的人群和部落。司马迁《史记》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其中的筰都,便是今天的纳溪,其境内流水汤汤的永宁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由巴蜀之地通往夜郎古国等“西南夷”的必经之地。

每一个地方的行政变迁,都和大一统的王朝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一种幸运。在漫长的农耕渔猎时代,分散性的生存繁衍之外,采取整体性的合作方式,总是具有很多的优势和益处。而三国时期诸葛武侯的到来,使纳溪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字。明朝期间编撰的《永乐大典·泸州志》记载:“古之有溪,上控永宁界首,下注泸江,昔诸葛武侯平定云南,蛮夷纳贡而出此溪,因名纳溪,又曰云溪。”诸葛亮对于蜀汉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治理和经营,当然是了不起的,只可惜蜀汉国祚太短,使得一代能臣贤相也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站在泸州长江边上,看无际江水平稳流动,大水泱泱之中,帆船宛如移动的岛礁,长天之下,群山迭起,云烟苍茫。诸多的历史往事,在山冈沟谷之间隐现,其中不乏震撼人心的黄钟大吕,更不乏令人安闲清净的丝竹管弦,当然,也还有茹毛饮血与鼓角争鸣。从现在的角度看,暗淡与光亮、消失和存在,依旧是自然界两大永恒主题。我只是觉得,大地的每一处几乎都有过诸多的文明痕迹,人类在其中的生存和繁衍,是最为动人的情景。大地上的每个群落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比如流传于纳溪乃至云南、贵州等地的竹王降生而后带领部落强大的故事,还有“夜郎自大”的典故等,都使当地的人们感受到精神和文化上一种丰厚感,还有难以言说的自豪感与悠久意识。

因此也可以说,大地上的所有事物,都是一代推一代、一代覆盖一代的,当然,正因如此,万物才会持续不断,也才会代代新鲜,代代都有自己的苦难与幸福、创造与传奇。对于纳溪,我来了几次,每次都住在泸天化宾馆。泸天化,是在朱德的关怀下建设起来的。休息一夜,一大早,我便前往护国战争纪念馆参观拜谒。这座纪念馆原为陶家大院,从其建筑规模看,肯定曾为一代乡绅的居家之所。纪念馆内,有蔡锷的塑像和相关展览。蔡锷也是一个血性与忠勇之人,他的历史功绩早有定论,可惜天不假年,护国战争之后,便因病去世。而今的纳溪棉花坡,即是蔡锷领导的护国军与北洋军作战之地。当年,蔡锷率军至纳溪,在棉花坡与北洋军展开激战,但由于弹药不足,战斗失利,只好退至蓬溪和宜宾。正在这一关键时刻,时年30岁的朱德率军由贵州毕节前来支援。

这棉花坡是纳溪城东的最高点。北洋军依仗着械弹充足,昼夜不停地攻击朱德所部。1916年2月28日拂晓,朱德带领80人组成的敢死队率先冲入敌阵,与北洋军展开白刃战。护国军大获全胜。这一战,彻底扭转了护国军的颓势。护国战争全面胜利,朱德自此声誉鹊起,被称为“护国名将”“滇军名将”。

驻防纳溪、叙永等地的5年时间,朱德在棉花坡、叙蓬溪(今护国镇)、牛背石(今丰乐镇)、白节滩(今白节镇)等地,与群众“打玩友”(川剧坐唱)、下象棋,和当地的文人雅士诗酒唱和,留下了诸多的逸闻趣事,至今为当地百姓津津乐道。作为儒将的朱德也在这一期间写下了诸多诗篇,表达了爱国之情,其中一首全诗如下:“中华灵气在仑山,威势飞扬镇远关。史秽推翻光史册,人权再铸重人间。千秋汉业同天永,五色旌旗映日殷。多少英才一时见,诸君爱国应开颜。”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一批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天然气田相继被我国科学家发现,国家决定在纳溪建设天然气化工厂,在此期间,朱德多次作出指示,并题词:“掌握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最新技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1963年4月1日,朱德视察泸天化建设工地,在泸天化办公大楼前接见了全体职工群众。随后,又视察和了解我国第一台天然气发电机组的运行情况,深入泸州医专(现改为西南医科大学)进行考察,并为该校题词:“继承祖国医学遗产,学好现代医学科学,为广大人民服务。”

离开纳溪的时候,朱德还用望远镜,对着自己当年战斗过的棉花坡凝望了很久。

如今,站在棉花坡上,也能够深切地体会到朱德当年的心情。这泸州和纳溪,不仅是他一战成名之地,也是他思想发生重要变化的阶段。当他去职离乡,在德国,经周恩来和张申府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在随后的岁月里,朱德和他的诸多战友,为了中国人民的独立解放,为了建设新中国,可谓呕心沥血,九死一生,功勋卓著,为人敬仰。

在蔡锷和朱德的塑像前,我先是敬礼,再鞠躬,内心思绪澎湃。历史总是相衔接的,每个人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看起来无足轻重,但本质上不可或缺。走出护国战争纪念馆,站在闻名遐迩的棉花坡上,环视这草木葱茏、翠鸟鸣唱的高地,当年的炮火已经消隐在时间深处,可朱德等人的战功和伟大情怀,却始终如明亮音符,闪耀跳动在晴空大地之间。

历史是向前的,历史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强大的精神背景。在纳溪的大地上连续行走之间,我突然发觉,纳溪的地势是渐次隆起的,到处都是山冈,虽然不怎么高,但看起来连绵起伏,犹如群龙聚会,再加上到处青绿,葳蕤茂盛,使得这一片大地处处生机盎然。正值春天,野花开得肆无忌惮,不管是危崖、田边,还是草丛、密林,它们都以艳丽的寂寞,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顾盼自如。

到护国镇茶场,登高远望,只见大小不一的山坡和山头上,都是青青的茶树,在阳光下闪着油绿的光芒。对于茶这种难得的“嘉木”,我始终热爱有加,也认为中国古人发现茶这种饮水添加物,简直是天才之举、智慧之见。陆羽在其《茶经》中说:“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四川的茶多为绿茶,几乎每一个地方都有茶,纳溪的特早茶当然是其中之一。而绿茶普遍被认为是“(清)明前”者最好,此时的绿茶,在初冬即可萌芽,至春节之后,阳气抬升,茶尖和茶叶成熟,采摘、炒制之后,当是最好的饮品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香味,醇厚且略微发甜。人说,茶场之地负氧离子密集,也是养生的绝好之地。大地上,诸多的事物之间都相互联系,或明或暗,相互之间的气息都在不停流转,人当然也在其中。坐在亭子里,晴空丽日照耀的茶场微微有些发黑,一行行、一畦畦的茶虽然不高,但格外整齐,密集而又充满了和谐的动感。我忍不住大喊一声,声音在高低不平的山间,掠着茶叶和茶尖,去向远方。路过一位采茶者身边的时候,我特意蹲下来,端详她采茶的动作。那茶尖和叶片,在她的手指中脱落之后,转身进了篮子里。姿势虽然笨拙,却有着一种朴素的美感。

这护国镇茶场,还产一款特早红茶,名字叫 “金丝”。我倒了一杯,看着茶叶慢慢在杯中展开,清亮的沸水逐渐变红,喝一口,有些涩,进而变甜,还有一种回甘的味道。我觉得惊奇。在此之前,我也喝过一些川红茶,口味各异,这种“金丝”红茶味道似乎更加醇厚一些,而且耐泡、口感绵甜,有一种馥郁的香气。同行的人也十分喜欢,当场购买了一些,准备送朋友。我找到其中一个销售人员,加了他的微信,也准备买上一些自饮或送给朋友。物流的方便,使诸多的农产品销售变得方便快捷。尤其如护国镇这样的山地,原本交通不方便,尽管有很多好产品,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设施和方法,才能使百姓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互通有无,更紧密地与外面的世界进行联动和联系。

继续在山间行走,距离纳溪区政府十多公里的山间,有一面湖,名曰凤凰湖,处在深山之间,洋洋数百亩,阔大无比。所谓的湖,其实是一块较大的湿地,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不断反射着太阳的光泽,浪花洁白如雪。

凤凰湖的美景让我想起毛泽东的诗句“高峡出平湖”。乘船在其中游弋,只见波浪滚滚,接天连地,好像身在大海中一般。湖中看似岛礁众多,事实上是一座座的小山,上面植被茂密,群鸟聚集,颇有些人间仙境的味道。人在水中,俯身可以看到整个天空,明净的云朵似乎也随着涟漪不断地伸张与抖动,好像仙女的广袖、神仙的胡须一般。

接下来的乘车穿行,几乎横贯了整个纳溪区。沟坎岭坡,民居散落,大小不一的河流在其中斗折蛇行,带着一身明净的光。到上马镇黄桷坝村时,突然看到无数的红豆杉,不由感觉惊奇。在我的印象中,红豆杉这种常绿乔木,似乎是很难人工栽种的。后来才得知,四川原本就是中国的红豆杉产地之一。此外,红豆杉也生长于甘肃、陕西、湖北、吉林、辽宁、云南、黑龙江等地,我还曾在西藏山南勒布沟见过有着千年之久的红豆杉。这种树的果实,被认为具有提高免疫力、防癌抗癌和预防高血压等功效。

人类终究还是会在大地上找到挽救自己生命的物质,这也说明,大地与人始终是一个有机整体,人本就是大地之物,大地也会为所有生长在其上的事物找到一切所需。面对密集的红豆杉树林,面对此景,感恩之情充盈身心。人之为人,有天地庇护与万物护佑,实在是最美的生存境遇了。尽管也会有灾难,但灾难很多时候也是一种警示或者说另一种意义上的救赎。车子奔行之间,绿树闪退,青山一峰接着一峰,纳溪的大地,在春天里花开锦簇,稻谷疯长。清溪谷的“花田酒地”里,郁金香、石竹、虞美人等花朵成片开放,在日落的霞光之中,每一朵花都包含了一种令人爱恋不已的风情。

日暮之际,纳溪大地与中国西南区域一起渐渐入夜,灯光在山间犹如星群般闪亮,不由得想起朱德当年在此写下的另一首诗:“天气清新是巴蜀,时值盛夏山山绿。松风水月清如许,清雅人居畅所欲。”以此诗来概括自己这一次的纳溪之行,自然十分恰切。蔡锷和朱德等人在纳溪和泸州的战斗岁月,当然是中国近代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正因为他们和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才使得偏于西南的纳溪等地,在今天沐浴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和平祥和氛围。山川大地,河流浩荡,世上的一切,本就相互回环衔接,无论古今,无论你我。

2023-01-13 □杨献平 1 1 文艺报 content68366.html 1 纳溪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