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承德话剧团演艺有限公司创排的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部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表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这一重大主题的现实主义话剧,以其青春热烈的时代气息、醇厚辽远的生活积淀、丰富多元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呼应着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
在扎实的剧本故事中讲好时代主题。越是优秀的话剧作品,越是需要一个扎实的剧本、一个丰盈的故事去承载深刻的主题。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无疑拥有一个扎实的剧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话剧《青松岭》就已经被搬上舞台,并且改编成了电影。作为电影编剧之一的孙德民,“青松岭”的农民题材在他的心里是被捂热、悟透了的,因此,当他重耕这一题材并完成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如泼墨山水般氤氲在整部剧中的时隐时现的历史呼吸,不论是老一代村民的回忆与反思,还是秋歌母亲多年的心结和心愿,这些情节牵动着以往青松岭改革阶段的那些人、那些事,成为青松岭画卷中富有历史纵深感的厚重底色。
难能可贵的是,编剧孙德民和主创团队们并没有满足于仅仅是“重耕”青松岭主题,而是愿意俯下身来,去细细观察时代滚滚向前的车轮到底在青松岭的土地上留下了怎样的车辙。他们将自己投入到新时代波澜壮阔、充满矛盾起伏的新农村现实生活中,去叩问当今的农村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新时代农民的命运、生存状态和灵魂在急剧变革的年代经历了怎样的碰撞和颠覆?新一代农民的观念和选择是什么?因此我们看到在泼墨的历史底色上浮现出了如工笔画般落得实、落得细、落得准的新时代农村图景,搭建起了既有骨架又有戏剧张力的叙事场域。
从横向上看,新书记秋歌面临的重重难题正是青松岭发展面临各种复杂问题的缩影,村民的质疑、家人的不理解,正体现了变革发展中新旧理念的碰撞、城市与农村生活理念与方式的差异。从纵向上看,该剧的叙事时空延展至上下半个世纪,三代人的历史背景与命运轨迹的不同,秋歌对“当年姥爷那一辈人捡榛子、卖蘑菇、倒山货,只能为个人赚几个小钱,无法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的认知,正印证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青松岭要进入新时代,适应新发展,必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换经济模式,更新产业格局,必须发展可持续、成规模的农村产业经济,才能迎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未来。编剧凭借其对农村生活的敏锐洞察,寻找、捕捉和发现了这一代农民的“魂”。正如该剧以话剧《青松岭》中经典曲目、电影《青松岭》的主题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为开端,以新时代的《青松岭之歌》为结局一样,在首尾呼应又风格迥然不同的音乐中,一幅中国农村在踯躅与阵痛中不断摸索、曲折前进的画卷铺展开来,乡村振兴的实践历史得到了艺术诠释。
为人物弧光找到切入口与落脚点。把半个世纪农村发展的宏大主题浓缩成普通人的命运故事,对任何表现宏大现实题材的话剧来说都非易事,表现得不好,人物很容易会成为完成主题宣讲的“工具人”而非真实的“参与者”。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在人物塑造上,不论是秋歌这样的个体形象还是青松岭众人的集体群像,都完成得生动自然、酣畅真实。
首先,该剧敢写矛盾,会写矛盾,为人物个性弧光的完成找到了切入口。比如,该剧一开始就颇有戏剧性:淀粉厂关停了,村里人无所事事,聚集在村口等着上级派来的新书记,幻想他来帮忙想办法,把淀粉厂办下去。可是他们等来的却是主人公秋歌,她就是新书记。这个在村里人看来年轻的小丫头片子,不但不帮村民们想办法保住淀粉厂,反而一进村就宣布,已向上级保证,一定关闭淀粉厂。这一幕,直接就将戏剧推向了一个矛盾冲突的高点,如同一滴冷水掉进了热油里,在噼里啪啦质疑的热闹声响中,观众急于想看到这个回乡打算实现“科技兴农”创业之路的主人公秋歌将如何在青松岭的历史与现实、经济方式的前进与倒退等种种矛盾境遇里展开行动,给之后的情节留足了悬念和期待。
再比如,围绕主人公秋歌设置的几组人物矛盾。在受到村民无端猜忌的情况下,固执的惊蛰叔带人跑到秋歌家里说三道四,秋歌沉着冷静应对,态度坚定而不卑不亢;作为大学生却要留在家乡农村,母亲钱小雪强烈反对,秋歌道出自己的抱负和与母亲相依为命的真情;秋歌母亲与保忠叔因情生怨,秋歌得知后,巧妙地把保忠叔约到家里,使得二位老人有机会敞开心扉,冰释前嫌。恋人立春不理解,秋歌还像当年那样,坐上立春的自行车后座,领着他跑遍被污染的荒地,向他讲述乡村发展的美好愿景。二人也解除误会,携手共建农业生态园。
该剧在秋歌处理矛盾的过程中,找到了人物弧光的落脚点,那就是逻辑充分的行为驱动力和人物成长的思想根基。秋歌虽然是一个富有理想的女孩子,她深爱自己的家乡,只想带着村民过上好日子;她深知开办淀粉厂只能让小部分人改善生活,决心运用自己所学的农业科学知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但同时,她却不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形象。她扎根农村的个人抱负背后,有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亲情,有与立春哥难以割舍的爱情,有深受李保国言传身教的师生情,更有生于兹长于兹、心系逝去绿色的怀旧乡情。基于情感逻辑的心理线合理阐释了人物戏剧行动的进展,有力支撑了人物塑造。
可以说,该剧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中,融入人物性格的发展与命运的多维变化,把生活的艰难与精神追求交织在一起,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其人物塑造是立体的、真实的、成功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生动再现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农村发展历程,寻找到了接通历史与今天观众情感的有效渠道,描绘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