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艺术评论

振兴农村题材电影的三个环节

□陈吉德

曾几何时,农村题材电影是国产片的重要板块。据统计,在1949年到1966年生产的728部电影中,农村题材电影多达178部,占比近25%。改革开放以后,农村题材电影依然保持比较旺盛的发展势头,出现了《乡情》《月亮湾的笑声》《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青春祭》《芙蓉镇》《野山》《人生》《老井》等一大批优秀影片。不可否认,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电影虽然也出现《泥鳅也是鱼》《图雅的婚事》《盲山》《百鸟朝凤》《我不是潘金莲》《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秀美人生》等优秀作品,但总体而言,仍是徘徊在低谷。除2010年前后的年产量为四五十部外,其余均为十几部,甚至几部。在媒介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今天,农村题材电影无疑是人们了解农村、宣传农村、振兴农村的重要方式,所以振兴农村题材电影意义重大。如何振兴呢?我认为必须在上游的创作、中游的制作和下游的播映三个环节同时发力。

创作:深入生活,拓宽内容,塑造人物。

当下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内容虚假空洞、题材单一、人物形象干瘪同质,如此种种问题主要源于剧本。剧本是有字的生活,生活是无字的剧本。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农村题材剧本,创作者必须走进农村,深入生活,去触摸土地的脉动,去聆听村舍的犬叫鸡鸣,去看茅屋上的袅袅炊烟,去闻山野间的馥郁花香。总之,只有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悟,才能既抓住农村的“形”,又把握住农村的“神”。而有些农村题材电影,只有农村的“形”,缺乏农村的“神”,因此也就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有“形”无“神”有两种表现:一是过于美化农村,把农村描写成风调雨顺的世外桃源和自由自在的人间天堂,美轮美奂,仿若仙境;二是过于丑化农村,把农村视为愚昧、落后、衰败、底层的代名词,贩卖凄惨,渲染焦虑。

走进农村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作秀显摆。一定要积极拓宽农村题材电影的表现内容。脱贫攻坚值得书写,留守老幼需要关注,民俗文化也应该加以弘扬,农村生活是丰富的,也是复杂的。传统与现实的冲突、物质与精神的龃龉、守家与离家的矛盾、法制与伦理的悖论、村民与干部的纠纷等等,都值得创作者去用心书写。

走进农村,无论反映什么新变化,剖析什么新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塑造出成功的人物形象。别林斯基说:“人是戏剧的主人公,在戏剧中,不是事件支配人,而是人支配事件。”这句话对于农村题材电影同样适用。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优秀农村题材电影虽然过去很多年,其具体情节可能有些模糊,但人物形象却依然留在脑海,比如《李双双》中的李双双、《月亮湾的笑声》中的江冒富、《红高粱》中的九儿、《美丽的大脚》中的张美丽等等。而有一些农村题材电影却使人物淹没在故事情节中,情节固然曲折多变,但人物扁平,显得概念化、符号化,这就是所谓的“见事不见人”。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一定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揭示其情感的丰富性和性格的多面性,进而反映出当今农村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必然规律。

制作:政府引导,民间资金支持,从业人员扶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相对于城市题材电影,农村题材电影观赏性弱、流量小,所以人们更要注重其社会效益。在市场化背景下,无法摆脱商品属性的农村题材电影仅仅靠政府引导是不够的,还需要各公司企业能够积极推出优秀的农村题材电影。像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宁海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于2018年联合出品的《春天的马拉松》,北京京西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坏猴子(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于2020年联合出品的《我和我的家乡》,都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很多导演对农村题材电影情有独钟,早有胡炳榴、赵焕章、王好为、谢晋、谢飞、张暖忻等,现有万玛才旦、郝杰、毕赣等。我们希望有更多电影艺术工作者能够积极参与农村题材电影的拍摄制作,共同推动农村题材电影向前发展。

传播:拓宽发行渠道,搭建播出平台,加强宣传力度。

在播映环节,城市影院无疑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加大农村电影放映力度也非常重要。虽然农村放映的电影并不一定都是农村题材电影,但占中国人口总数高达36%的农村群体无疑是农村题材电影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98年,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和发改委就推出了“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农村每月每村至少放映一场电影,这个惠民举措深受欢迎,收效明显。网络发行重要,网络播映同样不可小视。各种直播平台、APP、网站,都是农村题材电影的重要播出平台。

我们还应该加强农村题材电影的宣传力度。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中影公司等部门在宁波,以“农民的节日,电影盛会”为主题创立了中国农民电影节,农民电影节上虽然放映的并不都是农村题材电影,却为农村题材电影做了很好的宣传。2010年,长春电影节设立了“金麦穗奖”,这是全国第一个专门为农村题材电影设立的奖项,旨在表彰做出成绩的农村题材电影工作者。这些电影节、电影奖项无疑都是在为农村题材电影摇旗呐喊,造势助威。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02-24 □陈吉德 1 1 文艺报 content68841.html 1 振兴农村题材电影的三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