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7日,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联合《钟山》编辑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主办的胡学文长篇小说《有生》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贾梦玮、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孙茜,以及丁帆、黄发有、张柠、王彬彬、贺仲明、张学昕、潘向黎、何平、刘大先、黄德海、丛治辰、貟淑红等专家学者围绕该作的思想价值和艺术特色展开深入研讨。会议由张光芒主持。
阎晶明表示,《有生》有成熟的构思,是一部辨识度很高的长篇小说。作者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树立了具有极高难度和挑战性的抒情的语言风格。全书有很多对话、很多人物,但是没有用引号,所有的对话都是以一种叙事的口吻出现,既恰如其分,又相得益彰。同时,作品中有社会,也有历史,更有历史的沿革、变化、转型对具体的个人、家庭或者说乡土的改变。这是《有生》能在新乡土小说的叙事当中站得稳,并成为具有启示性、代表性、典型性作品之一的重要原因。
与会专家认为,《有生》兼具文学性、思想性及艺术上的独特性。小说气象正大,具有一种东方式的现实主义特色。小说时间是静止的,但内里充满了风暴,其中每个人物自成一体,回到生命和原欲最本初的层面,人的生命意志超越了历史,使整部小说具有了象征意味。该作品区别于被大历史所设定的叙事路径,突破了家族史叙事,开辟了全新的叙事格局,构建起一部大写的人的史诗。就小说结构而言,《有生》创造了独特的伞状结构,对大型长篇小说进行了内部的穿透性的改造。这样的结构让小说保持宏阔巨大的同时,也在叙述细节上显得轻盈灵动、腾挪自如。
(何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