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与争鸣/新闻

首届“短篇小说论坛”探讨传统资源与当代技艺

本报讯 3月18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小说界》杂志、《思南文学选刊》杂志协办的首届“短篇小说论坛”在上海思南文学之家举办。论坛以“短篇小说的传统资源与当代技艺”为题,旨在探讨当代短篇小说应该如何从庞大的文学传统中汲取营养,写作者又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当代技艺。《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黄德海主持论坛,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毕胜,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小说界》杂志执行主编乔晓华,《小说界》杂志编辑项斯微、沈大成,以及李洱、王军、弋舟、哲贵、董夏青青、李宏伟、刘汀、薛舒、路内、赵松、郭爽、张怡微、王占黑、王苏辛、俞冰夏、老王子、三三等作家,李蔚超、张定浩、木叶、金理、黄平、汪广松、胡妍妍、相宜、刘欣玥、刘月悦、刘阳扬等评论家参加论坛。

大家在发言时谈到,不同作家认识和理解世界的角度不同,腔调、节奏、用词、结构也各有不同,前者是骨骼,后者是血肉,共同形成了文学写作的不同面貌。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要重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在继承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对于一部好小说而言,最重要的品质还是“真实”,写作者要在混沌中建立自己内心的秩序,用真诚的姿态对待写作。

当天还举行了“重建短篇小说的写作”思南读书会对话活动,弋舟、哲贵、董夏青青、李宏伟、刘汀展开对谈,《思南文学选刊》副主编方岩主持。大家表示,短篇小说的每次写作都是一次自我挑战,需要全身心投入。“重建”就是短篇小说最大的功用,既是在重建作者,也是在重建读者。(罗建森)

2023-04-17 1 1 文艺报 content69559.html 1 首届“短篇小说论坛”探讨传统资源与当代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