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新闻

《艺术家们》书写时代心灵史

本报讯 4月9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坛》杂志社、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联合主办的冯骥才长篇小说《艺术家们》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出席并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总编辑李红强,《当代文坛》杂志社社长、主编杨青等主办方代表及1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活动。

阎晶明表示,《艺术家们》重点写了楚云天、罗潜和洛夫三位艺术家,实际上是写了一个艺术家的三种可能的人生。作品描写了一个极少数人的特殊群体,从中映照出长达半个世纪中国时代变迁的剪影,尤其是文化思潮的变化,既写出了一群人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坚守,同时也写出了时间、历史及文化艺术思潮的变化给艺术家们的艺术观及其艺术创作所带来的改变。这种改变既有升华和转型,也有扭曲和无奈。作品从艺术及艺术家们的生存状况这一角度切入,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认识社会和时代的极具穿透力的窗口。

与会专家认为,《艺术家们》是冯骥才近年创作的高峰。小说以几位青年艺术家的生活和事业为轴,展开铺陈了半个多世纪以来艺术家们的生活和创作历程,呈现了同时期艺术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恢宏图景。这部长篇小说是冯骥才酝酿二十载、精心修改七稿的心血之作,也是他表达个人美学理想、展现艺术心得感悟的澎湃之书。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年代,几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生活悄然起步;在新时期,纯粹的艺术激情和探索引领了时代和他们;而当市场化大潮袭来,他们又不得不面对新一轮的心灵考验,苦苦寻求突破、自我救赎。《艺术家们》所写所思的是一代人的生命史、心灵史、艺术追求史,也是大时代社会图景的真实见证。

冯骥表达了对各位专家学者的由衷感谢。他说,作家写作跟生命本能的要求一样,都是希望能“活”得越久越好,“永在”才好。如果一部作品的生命能够延长,它一定是具有某种延长的资本,这种资本一方面来源于作品本身的精神价值、艺术价值,也就是它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评论家的再解读。谈及自己的创作,冯骥才表示,自己对文学艺术的感觉还没有丢,“还很容易被感动,还会因为感情用事经常做傻事。我还在思考,文化遗产抢救的事我还要做,要把学科建起来,同时继续坚持写作”。(罗建森)

2023-04-19 1 1 文艺报 content69589.html 1 《艺术家们》书写时代心灵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