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凤凰书评

水浒戏曲:水浒故事的“基本演绎法”

□张淑婧

水浒故事早在南宋时期便已流行于民间,后历经世代累积,终于在元末明初形成了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而在小说诞生前后,水浒故事的民间流传载体主要是水浒戏曲。水浒戏曲,顾名思义就是以水浒人物故事为题材创作的戏曲作品。由孙琳先生辑校的《水浒戏曲集成》将现存的所有有关水浒人物、事迹的戏曲作品悉数搜集并加以整理,共计140余种(其中体量最大的《忠义璇图》分10本240出),其数量之多自不待言。且相比小说,水浒题材戏曲不但更早出现,而且因其须由表演呈现的体裁特征在民间的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因此,提到水浒故事,虽然我们首先想到的一般都是小说《水浒传》,但其实丰富多彩的水浒戏曲才是水浒故事的“基本演绎法”。

《水浒戏曲集成》作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由凤凰出版社于2022年12月正式出版,孙琳先生此次对于水浒戏曲的整理工作,有着多个层面的意义。首先体现在“水浒”研究领域,其对水浒戏曲及其多种版本的搜罗之全,无疑具备着极大的文献学价值。水浒戏曲文献,从古代或在民间传抄或不成体系地散见于《录鬼簿》《续录鬼簿》《太和正音谱》《曲品》等文献中,到20世纪中后期由傅惜华先生《水浒戏曲集》、王晓家先生《水浒戏考论》等进行初具系统的整理,再到如今孙琳先生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全元戏曲》《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等新编戏曲集的筛选及藏于各大图书馆的罕见稿抄本的搜集,最终完成了现阶段对水浒戏曲最为全面的辑录与整理,斯功甚伟。尤其是对于各种稿抄本及《忠义璇图》两种残本的辑录,更显此书的版本学价值。此外,《水浒戏曲集成》的编写还为水浒故事的传播与流变研究、不同时代的水浒故事书写研究、水浒故事的跨文本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向提供了全面而珍贵的参考资料。

其次,对于水浒故事爱好者而言,《水浒戏曲集成》可被视为一部古代水浒同人创作合集。众多戏曲对小说《水浒传》人物及剧情的别样演绎,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着读者的想象。《水浒传》的结局之所以有着如此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源于其出色的人物塑造。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称“《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便是一篇列传”,“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这些“可爱的草莽英雄”所经历的非死即伤、悲欢离合,才会感到唏嘘不已、扼腕而叹。虽然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已然十分到位,但读者对于自己所喜爱人物的遐想是无穷的,在这一点上,主要围绕一个人物的某个事件进行延伸演绎的多种水浒戏曲自然也就满足了水浒爱好者对于想要看到自己喜爱人物更多动态的需求。而《水浒传》对于非主要人物的塑造同样精彩,因此也同样衍生出众多关于非主要人物与支线情节的创作,例如其中最广为人知的《金瓶梅》,以非主要人物西门庆为主人公,演绎了一出活色生香的市井人情悲喜剧。事实上此种类型的衍生创作还有很多,同样大多数还是以戏曲的形式呈现,如《花田错总讲》一剧将小说中鲁智深救刘太公女一事延展开来,演绎了一部趣味纷呈的才子佳人式喜剧,本是小说主要人物的鲁智深等人在这出戏中反而成了配角,亦为读者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新奇视角。还有部分戏曲将对结局抱不同态度读者的想法以再创作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满足人们的想象。对于《水浒传》中“招安”结局的认识历来是极富争议的,对于“招安”一事唾弃之人亦不在少数,那么以《偷甲记》为代表的一系列“反水浒”倾向的戏曲作品则可谓正中其下怀。

《水浒戏曲集成》对于水浒戏曲的搜集与整理,除对“水浒”领域内的贡献外,无疑还具备着其他显著且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传统文化的普及层面看,《水浒戏曲集成》囊括了多种不同的传统戏曲形式,有助于增进大众读者对于传统戏曲的了解。这些形式有杂剧、传奇,包括昆腔、高腔、乱弹、皮黄、梆子腔等多种演绎方式在内的清代戏剧以及快书、子弟书、牌子曲等讲唱文学。一些经典的故事情节诸如“逼上梁山”“景阳冈打虎”“坐楼杀惜”“大闹翠屏山”等往往被演绎为多种形式,读者可通过对于相同情节不同演绎形式的对比阅读了解不同戏曲形式的特征。

其次,从语言学研究层面看,《水浒戏曲集成》中收录的众多戏曲作品是我们今天研究古代文字、白话、方言等的重要参考资料。《水浒戏曲集成》主要收录了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戏曲作品,可用于对不同时期的白话及其演变之研究;众多清代戏曲抄本的用字情况极为复杂,各种类型的异体字层出不穷,对此整理者专列异体字对照表,置于书末,可为俗文学的用字研究所参考;还有大量戏曲作品如《山门》《戏叔全串贯》等的人物对白部分皆以方言书写,亦可用于明清方言的研究。这些戏曲底本原散落各处,极难查找,如今全部汇集一处,对于相关语言学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

最后,从语文教育的层面看,《水浒戏曲集成》是一部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形式的素材库。小说《水浒传》是初中阶段必读名著,《景阳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分别为人教版小学、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而《水浒戏曲集成》中与这两篇课文相关的情节均有多种形式的戏曲变体,既可以直接用于戏曲排演或作为延伸阅读材料,以丰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可以作为剧本写作与剧本改编的教学案例,在阅读与实践中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小说与戏曲不同的体裁特征及在写作时所应侧重的方向。

“听伊分诉怒气欲冲天,由不得心头烈焰燃,吾当勇往直趋前,看俄然锄彼强梁安依良善。”(《忠义璇图》残第四本)水浒故事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的爱好者推崇至今,作为其载体之一的水浒戏曲更是具备着审美与实用的双重价值,理应在今天被充分发挥,因此才有了孙琳先生数年如一日对于《水浒戏曲集成》的整理点校工作。如今这份付出终于化为成果,得以供各行各业、着眼不同的读者各取所需,其未来还将创造出怎样的价值,属实令人期待。

2023-04-19 □张淑婧 1 1 文艺报 content69612.html 1 水浒戏曲:水浒故事的“基本演绎法”